首页 > > 41

乌龙颁奖礼见证“两个好莱坞”

2017-03-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兽兽

  《爱乐之城》跟《月光男孩》,也许就是我说的好莱坞“大片”跟“电影”的区别。

  传统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定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办,这意味着东八区的中国影迷和观众,绝大部分得通过新闻报道和文字,而不是电视直播画面,来了解这一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电影颁奖结果。今年的奥斯卡颁奖也不例外。只是昨天上午的颁奖闹了一个大乌龙,颁奖人拿错装有得奖结果的信封,将最佳电影奖错颁给《爱乐之城》,直到该片制作人上台念完获奖感言之后,现场工作人员才纠正错误,把“小金人”“还给”了它的真正得主《月光男孩》。

  结果,就因为电视直播这几十秒的乌龙和纠错“时间差”,让国内无数根据直播结果抢着发稿的新媒体被狠狠打脸。尤其许多抢发的微信公号,由于权限是每天只能发一条,即使出了错也无法撤销,现在已经成了24小时假新闻。不过,消息出错,纠错也不是什么难事。我的问题是,国内那么多的影迷,在未看过电影《月光男孩》的情况下,假如只通过媒体和公号上的文字,来了解通过视觉呈现的影片内容和艺术风格,孰优孰劣,这样的转述和比较到底又有多靠谱?

  事实上,每年奥斯卡颁奖礼之后,媒体上都有一大拨关于获奖影片、导演和演员的赏析文字,铺天盖地,扑面而来。但这类文字所涉及的大多数电影,普通观众只闻其名不见其片。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不看比赛,只听赛果,就算知道谁是冠军,又有何乐趣而言?每年看奥斯卡转播也好,看奥斯卡季的文字报道和评论也好,我就心生这样的感觉。尤其看完奥斯卡,我总觉得世界上存在两个好莱坞。一个是我们在中国院线里看到的好莱坞大片,另一个是更为多元、丰富和不那么大众化的好莱坞。所谓“好莱坞电影”,跟“好莱坞大片”实际上是两码事。

  比如说,《爱乐之城》跟《月光男孩》,也许就是我说的好莱坞“大片”跟“电影”的区别。前者我去电影院看了,身后坐了一家三口,外婆、阿妈和女儿,真是老少皆宜。影片最后有一个幻想性质的片段,男女重演了他们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我看少数影评人说有“后现代”的味道,影院里演到这一段,阿妈大声地用粤语跟外婆说,“这一段是想象啦!”而对我这种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影迷来讲,这样的桥段早在《罗拉快跑》这一类多年前的实验性电影里早已司空见惯。好莱坞大片要做的,就是把世界各地先锋性的电影探索,不断地通俗化、大众化和市场化。要说哪一部最好,仁者见仁,倒不如说,保守、滞后,才是好莱坞的底色。

  这也是我特别希望看到《月光男孩》的原因,不少影评给这部片子贴了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黑人+同性恋”“好莱坞式的政治正确”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到电影院里看到不那么“大片”的好莱坞。近年来国内引进奥斯卡获奖片速度越来越快。比如除了《爱乐之城》,今年获得多项提名的《降临》《血战钢锯岭》已同中国观众见面。但《月光男孩》《海边的曼彻斯特》这类比较文艺的片子,也应当进入引进考虑的范围。否则,“另一个好莱坞”长期与观众绝缘,观众口味长期在“大片”的培养下变得单一、劣质,让奥斯卡艺术片更没有票房、片商院线更不愿意引进,恶性循环,终非中国观众和以好莱坞为追赶目标的中国电影业之福。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