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現場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正式發布博鰲亞洲論壇三大學術報告,分別為《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新興經濟體報告》、《亞洲競爭力報告》。這三本報告是博鰲亞洲論壇的重要研究成果,已持續發布多年。
《亞洲競爭力2017年度報告》綜合整體經濟活力、商業行政效率、基礎設施狀況、人力資本與創新能力、社會發展水平5項指數得出綜合競爭力排名。報告顯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37個經濟體中,2016年綜合競爭力排名與2015年相差并不大,其中新加坡仍蟬聯第一,中國穩居第九。
在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亞洲四小龍”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和中國臺灣排名前四,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日本、中國、卡特爾排名5至10位。
報告提出,2016年,在世界經濟運行模式轉型的壓力下,亞洲域內大國率先引領,強化跨境市場合作,推動國際市場增量的生產,推進世界經濟可持續復蘇。這使得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呈現引領性、跨區域型、漸進性和受地緣政治多重制約的特點;也使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呈現“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加速、亞洲經濟體市場合作本土化趨勢日益明顯、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歐亞大陸貿易網絡兩極優化與融合等趨勢。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熱火朝天的局面與全球范圍內逆全球化盛行、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在亞洲37個經濟體中2016年度綜合競爭力列第9位,同2015年度保持一致。報告指出,中國整體經濟活力競爭力表現突出,排在了37個經濟體的首位。隨著中國政府將行政審批權力下放和審批制度改革,營商環境在持續改善,2016年度商業行政效率競爭力較2015年上升2位。基礎設施方面排第15名,人力資本與創新能力排名第6位,社會發展水平競爭力較2015年度下跌了1位。
《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7年度報告》通過對相互貿易依存度指標體系、生產依存度指標體系、相互投資依存度指標體系等指標分析得出結論,在貿易放緩的形勢下,亞洲在貿易、生產和金融方面的一體化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能原因是亞洲經濟一體化受到了外部侵擾(比如TPP談判等),阻礙了亞洲經濟體間的聯系。”報告指出。
《新興經濟體發展2017年度報告》稱,2016年E11(新興11國,即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經濟增長緩中趨穩,增長率較2015年僅下降0.1個百分點至4.4%。同期,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1%,歐盟和七國集團(G7)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9%和1.4%,遠低于E11的經濟增長率。2016年E1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60%,仍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報告指出,2017年,E11經濟增長仍將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例如勞動生產率增速放緩、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引發社會不穩定、債務水平攀升、外匯市場波動加劇、保護主義不斷升級、美國經濟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及各種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等。
報告認為,2017年E11經濟復蘇仍將穩中向好,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繼續保持了積極態勢。與2016年相比,經濟增速可能出現小幅上升,按各經濟體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總量加權計算的經濟增長率為4.5%。作為E11中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速維持在6.5%-6.7%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