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自去年蔡英文上臺后,民進黨當局推出“新南向政策”,聲稱“減低對大陸經貿依賴”的思維,主要著眼于東南亞和印度。
但就目前來看,“新南向”似乎變成了“新難向”,怎么說呢?
先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呂秀蓮兩度被泰國政府拒發簽證,接著近日臺北市長柯文哲雄心勃勃地展開“新南向”之行,計劃走訪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卻不料在馬來的幾個會面都被臨時取消。柯文哲表示,不清楚對方取消會面的原因,就是客隨主便。據了解,對方是以身體微恙婉拒會面。
臺北市長柯文哲
馬來政要取消會面 柯文哲頻吃閉門羹
據臺灣東森新聞云3月26日報道,臺北市長柯文哲率團26日起展開為期8天的市政考察之旅,將走訪馬來西亞吉隆坡、泰國曼谷、印度新德里等城市,目的在推廣臺北市觀光、2017臺北世大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城市交流以及“外交”聯系工作。
其中,26日、27日兩天停留在吉隆坡、28日在曼谷、29日前往德里,預計將于2日凌晨返回臺灣。
不過,在柯文哲到達馬來西亞后的一天半時間里,始終無法見到當地政要。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稱,原計劃26日柯文哲要與馬來西亞奧委會副主席茶敘,結果被臨時取消。27日早上柯文哲計劃赴吉隆坡市政廳拜會市長,行程也被臨時終止。
外界有聲音認為取消會面是受到政治壓力,對此柯文哲表示,城市間交流主要還是非正式官方,以民間產業文化交流為主,先有交流再來談其他部分。
對于對方取消會面的原因,柯文哲表示,這都是臺北市國際事務組安排,市長不會去問每個細節。據了解,對方是以身體微恙婉拒會面。
后來,柯文哲轉而私下拜會當地在野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全程十分保密,不讓媒體隨行。柯文哲表示,我們是客隨主便,對方希望低調,既然到別人的國家就不要給人家制造麻煩。
對于選擇拜會馬華公會的原因,柯文哲答說,因為過去很多馬華公會政要都在臺灣讀過書,他回臺后會向民進黨當局建議,“新南向”可以加強對僑生政策,看來是有用的。
柯文哲還說,如果有更多的學生到臺灣讀書,結束后回到東南亞國家,也許短期看不出來,但很難預測10年、20年后有人當上部長,這就是一種長期投資,這樣的軟實力投資不必急功近利,但發揮在關鍵時刻就很有用。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柯文哲出訪曾私下表示,此次東南亞行是與蔡英文政府有默契下的安排,目的是當民進黨“新南向政策”的馬前卒。為了避免敏感,此行是以臺北市府的名義出訪,而非通過“外交”體系與出訪國家接觸。柯文哲還提到,為了當馬前卒與東南亞國家接觸,還曾親筆寫信給緬甸仰光市長,不過,他沒有透露信中內容。
柯文哲率團一行抵達吉隆坡, 巧遇“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成員并合影留念
“新南向”變“新難向”
馬來西亞吉隆坡是柯文哲此行的第一站,然而這“第一炮”卻打不響。無獨有偶,臺灣地區前領導人呂秀蓮最近又被泰國政府拒發簽證,據悉,這是她第二次被泰國拒簽。對此,呂秀蓮還呼吁臺“外交部”要硬起來。
“新南向”政策一直被蔡英文當局視為施政重點,但如今來看,這一政策卻是寸步難行。
臺灣“遠見研究調查”最新一季“臺灣公共政策民意大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新南向政策”,有58.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離臺工作、求學或投資。
但進一步問及這些有意向外發展的民眾,希望前往哪去時,最多人選擇赴大陸(51.5%),明顯高于其他東盟國家(越南31.5%、泰國24.1%、印度尼西亞23.5%、菲律賓15.9%)。
其中,20-29歲青年受訪者離臺的意愿更高,占比高達71.3%,去大陸的意愿也比整體較高,有59.5%以大陸為首選。
對此,《大公報》發表評論稱,臺灣要融入區域經濟合作,但如果繞過大陸,是行不通的。中國大陸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影響之大,非臺灣所能及。尤其東南亞普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倘若臺灣方面無法處理好兩岸關系,無異于為自己在東南亞的發展套上枷鎖。
從去年“520”后,柬埔寨不允許臺灣升旗、新加坡婉拒臺前“外交部長”駐新加坡、越南重罰臺塑集團、泰國兩度拒呂秀蓮入境等事件,可見“新南向”根本就是“新難向”。
評論稱,蔡英文政府大張旗鼓推動“新南向”,其本質是要從經濟上“去中國化”,企圖以東南亞市場代替中國大陸市場。但這種以意識形態掛帥,違反經濟規律的做法注定逃不過失敗的下場。
柯文哲在馬來“臺北觀光之夜”品嘗并推薦來自臺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