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北朝文物精品展亮相深博 虞弘墓漢白玉石槨現真身

2017-06-18
来源:香港商报

 

  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近日正式開展。展覽共展出北朝鎏金銀器、陶瓷器、石棺床、響銅器、陶俑等文物共計200餘件(組)。本次展覽是國內首個「北朝文物主題展」,通過文物反映北朝時期的「一帶一路」。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虞弘墓漢白玉石槨在山西博物院展廳長年不見「真身」,僅以噴繪圖版形式展出,此番竟「原裝」在深圳展出。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國內首個「北朝文物主題展」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政權的總稱,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山西在北朝文明進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北朝時期,絲綢之路上的中西文明交流日益繁榮,社會政治經歷了重大變革,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胡漢民族的冲突與融合是此時期文化藝術的顯著特徵。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后的北朝政治至北齊發展到鼎盛,成為隋唐制度的重要淵源。山西作為北朝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其豐富的考古出土資料系統地展示了北魏至隋唐的文明演進。

  此次展覽共分為平城風華、霸府晉陽、北朝佛韻、絲路胡風、胡漢之間五個單元,集中展現山西地區北朝文物精品的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將這一時期兼收并蓄、包容創新文化的藝術再現,也是絲綢之路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見證,將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繼提供有益借鑒。在展覽現場,青釉龍柄鸡首壺、黃釉蓮花尊等文物、薩珊波斯帝王狩獵紋銀盤,十分精美,异域風情十足。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表示,此次展覽醞釀已久,是目前國內文博系統首個比較細緻豐富的「北朝文物主題展」,生動反映出這一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璀璨歷程。「14年就同山西博物院討論做北朝的文物展覽,時隔多年終於如願以償了。」郭學雷說,北朝在整個中華歷史文明進程中是非常重要特殊的時期。山西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稱,此次展覽集中反映了北朝文化上接秦漢,下啟隋唐的文明歷程,極富歷史文化價值。「從歷史價值而言,北朝文物具有非常鮮明的獨特性。山西在北朝與絲綢之路密切相關,古代平城和晉陽是歷史文化重鎮,北朝時期文物極其珍貴,此次主要展現這一歷史時期精美完整的釉陶、瓷器、佛造像和金銀器、金屬器等,反映了北朝時期文化的基本概貌。」

虞弘墓漢白玉石槨「原裝」亮相

  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是「虞弘墓漢白玉石槨」。虞弘墓雖在唐代已遭盜掘,但出土文物的精美和豐富讓人叹為觀止,其中以漢白玉石槨最具代表性。石槨四面飾以精美雕刻,由50多個單體圖案組成,圖案中所描繪的人物均為高鼻深目、棕膚黑发的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圖中的人物、動物、服飾、器皿、樂器以及花草樹木的美術風格、造型特點,均帶有極明顯的中亞波斯風格。

  雕繪內容中的宴飲、樂舞、射獵、祭祀、家居甚至釀酒等畫面,不僅生動地再現了墓主人萬里之外故鄉的風土民情,也為后人研究虞弘所信仰的北朝三大外來宗教之一的祆教,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據了解,虞弘墓,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是中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并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集山西考古50年之大成」

  「此次展出的展品可以說是集山西考古50年之大成,尤為難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范文謙介紹說。此外,佛教造像亦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范文謙表示,山西地區的北朝佛教造像具有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極高的歷史地位,既有北魏早期的雲岡石窟,又有東魏、北齊時期的天龍山石窟,兩處都是享譽世界的佛教雕塑石窟群。此外,山西各地還出土了大量北朝佛教造像,這些都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區與地域風格,代表了山西地區北朝造像藝術的突出成就。

  「觀眾在看展時,可關注融合了希臘雕塑、印度佛像、中國雕塑風格與鮮卑貴族的審美,以威嚴雄健的風格著稱的雲岡石窟造像,和呈現出典型漢化后的褒衣博帶與秀骨清像之風,題材上以未來佛彌勒、觀世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等為主的又深受龍門石窟造像運動影響的山西出土古代造像以及東魏時期,褒衣博帶,胡化風氣占據主流,并吸收印度笈多藝術又融入鮮卑審美風格的造像。」范文謙說。

[责任编辑:文化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