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吳王夫差劍與越王勾踐劍蘇州合璧

2017-06-30
来源:揚子晚報

  6月28日起,來自國內22家文博單位的115件吳、越、楚青銅器,將在蘇州博物館對外展出,聞名天下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將和蘇州博物館館藏的吳王夫差劍首次進行“雙劍合璧”。由於越王勾踐劍很少外借,此次只展出8天時間。昨天下午,揚子晚報記者提前進行了探訪。

  

張畢榮 文/攝点击进入下一页

  吳王夫差劍:劍長58.3厘米、劍寬5厘米,是迄今已知幾柄吳王夫差劍中,最為精美完整的一件;越王勾踐劍:劍長55.7厘米、劍寬4.6厘米,是春秋晚期鑄劍技術的傑出代表,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吳王夫差劍:至今仍鋒利無比,輕松劃斷12層宣紙

  位於蘇州博物館的地下臨展廳,“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特展”將在這裏舉辦。記者看到,一把吳王夫差劍正陳列在玻璃櫃中,這把劍作為國之重寶,其年代為春秋晚期,通長58.3厘米、身寬5厘米、格寬5.5厘米、莖長9.4厘米。劍身覆有藍色薄鏽,刃鋒極為犀利。近鋒處明顯收狹,雙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線,兩從斜弧面。劍格作倒凹字形,飾獸面紋,鑲嵌有綠松石。莖上有兩道凸箍,箍上有纖細的凹槽,遺存少許綠松石。劍身近格處鑄有銘文兩行十字:“攻敔(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這柄劍是迄今已知幾柄吳王夫差劍中,最為精美完整的一件。夫差是吳國末代君主,公元前495—473年在位。據了解,此劍使用了分鑄技術,分鑄是中國青銅鑄造技術中的高級工藝,一般將比較複雜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先行鑄成,然後再插入合范的相應部位熔鑄在一起。著名的雙色劍和大多數器物的耳部即使用此技術。此外,圓盤形首鑄有多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圓凸棱,這種細密的多圈凸棱經上海博物館等機構多次實驗,在現代技術下也非常難以複制和仿制。記者看到,這柄劍鑄工精致,曆經二千四百餘年仍完好如新,無比鋒利。據蘇州博物館所作的測試,在不施加外力的情況下,僅以劍體自身重量,即可輕松劃斷12層宣紙,其當年鋒利程度可想而知。

  越王勾踐劍:國之重寶,當年出土時轟動世界

  在吳王夫差劍的旁邊,則是另一國之重寶——越王勾踐劍。這把越王勾踐劍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晚期鑄劍技術的傑出代表。劍長55.7厘米、劍寬4.6厘米,從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伊始就轟動世界。越王勾踐劍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十一道同心圓圈。劍身滿布菱形暗紋,劍格兩面分別鑲嵌藍色琉璃和綠松石。劍身近劍格處刻有兩行八字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作用劍”,“鳩淺”即勾踐。

  當時楚、越關系因為共同的敵人——吳國而密切,楚惠王之母即為越王勾踐之女,然而隨著吳國的滅亡,楚、越兩國也漸行漸遠,越亦終為楚所滅。專家分析認為,這把劍有可能為越人陪嫁品,也有可能為楚國滅越而得的戰利品。如今吳王夫差劍與越王勾踐劍雙劍合璧,吳越爭霸的宏大場景早已久遠,他們的主人也早已成為了曆史人物,只留下這兩把劍兩兩相望。

點擊進入下一頁

  這把劍也很珍貴:劍上的銘文曾為《史記》“正名”

  記者發現,展覽現場還展出了一把非常珍貴的吳王餘眜劍,這把劍通長57.5厘米,寬4.8厘米,為蘇州博物館2014年征集。據介紹,這把劍上刻有銘文,銘文在劍脊兩側,每側各一行,共75字。吳國王室青銅器存世較少,且多為兵器,但銘文極少有記事內容。這把劍上的銘文涉及壽夢、餘祭、餘眜三位吳王,吳、越、楚三個國家,伐麻之戰、禦楚之戰、禦越之戰三場戰爭。因此,這把吳王餘眜劍是吳國王室兵器中較為重要的一件,也是目前所見先秦兵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而這把劍上的銘文也間接破解了此前《史記》和《左傳》關於餘祭、餘眜在位年數的爭議,肯定了《史記》的記載是正確的。

  提醒 越王勾踐劍只展覽8天,想看抓緊

  地下臨展廳內,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國內22家文博單位及蘇州博物館收藏的吳、越、楚青銅器彙聚於此,共計92套115件。這些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工藝、紋飾、銘文、器型等,都在無聲地敘述著兩千多年前吳、越、楚三國的社會生活、典章制度、國力以及地域特點。

  蘇州博物館副館長程義告訴記者,通過本次展覽,希望能為觀眾重構吳、越、楚的“大邦之夢”,也期待通過展覽進一步推動吳、越、楚文化的交流和學術研究。配合展覽,蘇州博物館將推出吳越楚青銅器特展系列講座、文化體驗之旅、“王者榮耀”展廳互動遊戲體驗等一系列活動。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從今天起持續到9月3日,觀眾可免費參觀,其中越王勾踐劍只展出8天時間,想看“雙劍合璧”的,抓緊時間!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