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從側面打開歷史維度:香港文學季的核心策劃概念

2017-07-04
来源:香港商报

 

  7月2日下午,港台重量級中生代小說家董啟章、駱以軍將現身於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行的香港文學季開幕典禮,并舉行「虛構的幸福:文學季開幕講座」。據悉,講座前夕還將為今年的文學季推薦獎舉行頒獎典禮。今屆獲獎書籍為陳曦靜《爆炸糖殺人事件及其它》(文化工房出版社)及蕭文慧編《年代小說·記住香港》(KUBRICK)。

  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主辦、藝術發展局資助的第三屆「香港文學季」將於七、八月間持續進行。本屆香港文學季的主題為「虛構的幸福」,傳遞兩重意義:一則意指虛構創造的喜悅;二則質疑當下眼見的粉飾太平。在官方的大敘事下,歷史的嶙峋稜角被削去碾平,邊緣聲音遭排除。小說穿梭直實與虛構,挖掘歷史潜藏底里,從側面打開歷史維度,「小說--歷史--烏托邦」即為本屆文學季的核心策劃概念。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今年的香港文學季重頭活動包括講座、展覽、迷你影展、徵文及文學季推薦獎項:講座:今年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首度協辦「香港文學季」活動,協力邀請台灣著名作家駱以軍、童偉格、胡晴舫擔任講座嘉賓,展示當代台灣文學面貌,并期待兩地作家交流對話,碰撞出跨地文藝火花。據悉,文學季四場講座除前述開幕講座外,「幸福不過虛構」講座邀請童偉格及李智良對談,小說穿梭虛實,二人作品戳向壓迫荒謬的社會,他們在文學的虛構中要把握什麼?「黑白分明與吊詭曖昧:通俗文化中的香港史觀」將在官方歷史敘述中另辟蹊徑,香港文學研究學者梁款、電影及文化評論人岑朗天、戲曲藝評人秋盈將從通俗文化、電影及戲曲三方面探討庶民史觀。「迎向虛構消失的年代」以「虛構/非虛構」為焦點,在非虛構寫作盛行的時代,文學與書寫意味著什麼?由台灣作家胡晴舫演講,《號外》主編鄧炯榕回應。

  8月5日至27日在1a space舉行的展覽「形同虛設:文學·視藝·再造香港史」將邀請五位青年藝術家--盧樂謙、鄧國騫、吳家俊、李雪盈、劉學成,分別就五本香港著名小說包括劉以鬯《島與半島》、陳冠中《建豐二年》、董啟章《天工開物·栩栩如真》、西西《浮城志异》、陳慧《拾香記》創作立體雕塑或裝置藝術,從文字至具象,從平面至立體,用文學、雕塑與裝置再造香港歷史。

  迷你影展:香港文學館特選三套電影,組成迷你影展,電影包括《香港制造》、《編寫美好時光》(Their Finest)及《流亡詩人聶魯達》(Neruda)。《香港制造》青春斑爛的小混混中秋、《編寫美好時光》中以寫劇本拍電影來自立的家庭主婦,以至《流亡詩人聶魯達》里被刻劃得既放浪又像基督一樣的流亡詩人,這些形象出入虛實,而幸福總在危難和價值崩解的邊緣向人招手,然后投向命運。是次文學季以電影作「虛構的幸福」的深長回應,折射虛構與幸福的雙重光影。三場放映均設座談分享。

  文學季徵文:香港文學館鼓勵創作,本屆特設「小說創作比賽」及「小蜂鳥兒童故事徵文比賽」兩組別:「小說創作比賽」以香港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為主題,「小蜂鳥兒童故事徵文比賽」以「虛構的幸福」為主題。「小說創作比賽」邀請學者陳清僑教授、作家潘國靈及作家與資深媒體人何秀萍擔任評審,而「小蜂鳥兒童故事徵文比賽」評審則為作家及著名說書人雄仔叔叔、作家與資深媒體人謝傲霜及綠腳丫召集人Kenny Or。

  比賽由即日起至7月10日下午七時截止。每組別各設冠亞季及優异獎三名,冠軍獎金為港幣五千元;亞軍為港幣三千元;季軍為港幣二千元;優异獎各港幣一千元。得獎名單將於8月公布。

  講堂及創作坊:香港文學季鼓勵創作,承前兩屆精彩創作坊,本屆邀請了重量級作家陣容--唐睿、曹疏影、淮遠及甄拔濤分別任教小說、詩歌、散文及劇本創作坊,向市民大眾教授創作技巧,分享心得,學員也可呈交作品讓導師點評。「看不見的人群:香港邊緣故事」講堂則探討城市邊緣人群的歷史書寫,講者包括駱穎佳、江瓊珠、何式凝及江紹祺,重審歷史的缺口,挖掘香港各種隱匿故事。

  《浮城志异》劇場改編:讀劇及討論會香港文學館已獲西西授權改編《浮城志异》,《浮城志异》劇場改編:讀劇及詩討論會由Felixism Creation及再構造劇場協辦,編劇謝傲霜、導演甄拔濤改編。8月19及20日下午,將於藝鵠A-CO舉辦一連2場讀劇表演及討論會,邀請著名作家朗讀《浮城志异》改編戲劇,并於席間觀眾交流討論。西西筆下的浮城反映上世紀80年代香港面臨回歸的焦慮不安,至回歸20年的今天,躁動惶然依舊未去。原著與劇本改編將對時代作何回應、追尋,又或預示?

  文學季推薦獎:香港文學季致力傳遞閱讀熱情,提升大眾對本地文學的關注、鼓勵作家,特設文學季推薦獎,邀請專業評審選出年度推薦文學書籍。

  本屆由作家及評論人岑朗天、學者熊志琴及作家伍淑賢擔任評審,選出兩本2016年出版的本地文學小說,頒發獎項。

[责任编辑:文化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