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清代綏遠將軍衙署。烏婭娜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6日電 題:清代綏遠將軍衙署再現恢弘“漠南第一府”
作者 烏婭娜 陳銘
歷時兩年多的修繕和整治,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將軍衙署6日正式以“新面孔”面世。
將軍衙署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地位等級最高的清代邊疆駐防將軍府,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至今已有280年歷史。
這一處带有濃重歷史感的院落為塞外青城的繁華鬧市增添了別樣的莊重與雅致。
圖為清代綏遠將軍衙署。烏婭娜 攝
記者了解到,重新開放的將軍衙署佔地2.64萬平方米,以將軍衙署為主體,以“綏遠方式”紀念館為輔助,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要基調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的城市文物景觀,再現了“漠南第一府”的恢弘景象。
從乾隆二年開始第一位將軍在這里任職到清朝滅亡的174年間,共有79位將軍在這里任職,是管轄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駐防八旗、歸化城土默特旗,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和節制宣化和大同綠旗兵事務的機構。將軍衙署工作人員侯佳寧向記者介紹:“眾多將軍中有兩位最杰出,一位是王常,是將軍衙署的第一位將軍,也是他親自督建了現在的將軍衙署。另一位叫克蒙額,他在門口的大召壁上提了‘平藩朔漠’四個大字,寓意為將軍衙署是一個軍事駐防城,能夠保護北疆,抵禦外來侵略。這也是整個將軍衙署的意義所在。”
按一品封疆大吏規格建造的將軍衙署,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共有132間房屋,按照前朝後寢規模建造,前面大堂二堂用來辦公,三堂四堂用來將軍休息。
炎炎夏日,衙署內的四株丁香樹成為游客的最佳乘涼之地。而這四株樹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侯佳寧介紹說:“第48任將軍在此任職的時候,他放棄高官俸祿換取四株丁香樹,用于帮助他的愛妻治愈疾病,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從北京頤和園移植過來,這四株樹便一直在院落里生長至今,也因如此,呼和浩特市最古老的丁香樹便在這將軍衙署里了。”
圖為清代綏遠將軍衙署。烏婭娜 攝
從清朝時期的將軍駐紮地到董其武、傅作義等領導人物的辦公之地,再到做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人民法院,這座將軍府里的一磚一木、一亭一樹同時也見證了呼和浩特這座城市的歷史。
修繕後的將軍衙署向當地市民試開放期間,每天都會迎來上千人的參觀。交管部門反映,由于排隊參觀的民眾較多,曾一度影響車輛通行。
6日,還沒到開館時間,當地市民汪正午早早便來排隊等待領票參觀,他說:“聽說修繕後的將軍衙署新開放了好多院落,有些因為歷史原因損毀的也重新修建了,還有新展出的藏品,特別想來看一看。”
時值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首府呼和浩特市憑借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吸引着國際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