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美國VS內地VS香港 「共享之路」大比拼

2017-08-11
来源:香港商报

  2013年,《經濟學人》雜誌在其封面文章上第一次詳細描述了「共享經濟(The sharing Economy)的場景,到今日,共享經濟在全球範圍內蔚然成風,形式亦各式各樣。在香港,也已經有「共享單車」、「共享服務」這樣的平台產生,但因多方因素限制,共享經濟的發展及應用普及尚待探索。香港商報記者王理琪

  在共享經濟體系下,人們可將所擁有的資源有償租借給他人,使得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獲得更有效的利用,即物品所有者將自己的镕置物品二次配置,從而獲得收益,它強調「镕置」與「二次配置」。

  此概念是建立在弱化擁有權、強化使用權的意識觀念基礎上的,在一些文化傳統之下,人們是不樂於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與陌生人分享的,但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是截然相反的,換言之,這也是現時共享經濟在美國發展最為充分、最為接近「共享」的核心要義的原因之一。

  其實早在「共享經濟」概念正式成形之前,我們便已對這種經濟形態有所感知。如在西方國家留學時,除了學校提供的公寓,往往還有一種更為經濟實惠的「寄宿」模式可供選擇,即當地家庭拿出镕置房間租給這些留學生,其實這已經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共享經濟了。

  「共享經濟」發展到今日,花樣百出,除「共享出行」、「共享空間」等傳統上的共享經濟外,現在市場上還存在「共享物品」、「共享飲食」、「共享技能」等。

  共享經濟在美國

  「共享出行」與「共享空間」的代表者為享譽全球的Uber和Airbnb無疑,前者不僅是「共享出行」的代表,更被視為共享經濟概念的開山鼻祖。Airbnb則是一家在線短租分享公司,大部分供旅行者租用。

  除了這些傳統模式外,在美國,創新者們發揮無限創造力,還打造了這些或適用、或有趣的「共享經濟」內容,現與大家分享如下:

  共享辦公桌:把Airbnb的概念用到辦公室上就有了ShareDesk之類的服務。一方面公司可以提供镕置的辦公桌、會議室等;另一方面,移動辦公族可以在臨近的任何地點進行臨時工作。這種共享模式在節奏較快的發達城市里尤其適用,因它提供了足夠的便利性,并讓工作、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Airbnb for Airbnb:這個衍生品也是開了一個極大的腦動,此網站是為Airbnb的房主們提供Airbnb服務,就是說有客人來了的話你可以去別的房主家蹭住。只是其市場空間備受質疑,尤其考慮它還註冊一個無比詭异卻直截了當的網址:http://canistaywithyouwhileirentmyplaceonairbnb.com。

  共享飲食:如現總部位於舊金山的Eatwith,主打的是旅游在外時在當地人家里吃飯。在其應用上,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主人,設計菜單、布置餐桌,開一個飯局,接受吃貨們的訂單。開飯局的人可以是米芝蓮三星廚師,也可以是一個精於烹飪的家庭主婦。你也可以選擇當一個食客,自由選擇喜歡世界各地的一場私人飯局。它更側重於交友、融入當地文化等功能,至於「镕置」概念可能體現在「一個人的飯也是做,三個人的飯也是做」上面。

  共享服務:美國的TaskRabbit是一個能讓用戶發布外包任務和跑腿差事的平台。從提供的服務來看,可能都是些順便可做的「小事」,比如幫你送個東西、修理個東西等。人們可以在網站上發布工作內容,然后另一些人可以領取任務,完成任務后獲得相應的報酬。

  共享經濟在中國

  在中國內地,共享經濟從「滴滴打車」開始,發展到現在的ofo、摩拜等「共享單車」概念,再到一些「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物品,現如今還有一些無下限的網友甚至設計出「共享伴侶」、「共享馬桶」等產品模型出來搏眼球。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內地的「共享經濟」與美國的不甚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美國,共享經濟的主體是個人,實現共享經濟的公司更多起到的是平台的作用;但在中國,公司既是主體又是平台。

  舉個例子,無論是ofo還是摩拜,提供自行車的主體是公司,而并非社會上的镕置資源。雨傘、充電寶亦是同理,皆是以公司為主體創造镕置資源,然后調動巨大市場,形成「共享」模式。所以從動機來講,調動社會镕散資源進行二次配置的核心要義在中國內地的「共享經濟」形態中是不存在的。

  但通過租借自行車、雨傘、充電寶等,這些互聯網公司可以獲得巨大的流量,從而產生大數據。許多專家便指出,在內地,共享經濟成為一種租賃模式,打造流量入口、獲取大數據是這些科技公司的主要目的。

  共享經濟在香港

  香港共享經濟的案例似乎在公眾面前曝光率不高,比較火熱的是前一陣子推行的「共享單車」GoBee.Bike,推出之后,有褒有貶,其商業模式和內地的ofo等如出一轍,但因適用地域有限及泊車難等問題,在香港普及度還不高。

  除了「共享單車」,香港某網站上面有個「香港共享經濟平台一覽表」,表中所列名目不少,分類可包含「共享汽車」、「共享信息」、「共享技術/服務」等,但很多其實無法算作嚴格意義上的共享概念,如openrice,它將其概括為「飲食共享」。只是,這個分類有點問題,openrice是一個提供飲食諮詢的平台,尚未有「拼飯」功能,充其量可稱為「共享信息」,但絕非可以被歸類為「共享飲食」概念。

  而如「作家/文字共享」、「演藝人

  員共享」、「裝修共享」等等「共享技術/服務」類別的,這些平台的搭建是為方便有特長的人賺外快,但如果真的需要賺錢的話可以去分類信息網站或相關領域的垂直網站發布信息,而且很多情况下,一般社交網絡便能滿足要求,因而這類「共享」平台發展很難有什麼突破進展。

  「共享經濟」是否適用於香港?這是個好問題,如果學美國個人主體模式,香港居民是不是有那麼多镕置資源能夠提供出來?大家都認同,香港資源是緊絀的,比如空間、時間等,自己尚不夠用,何來「镕置」一說?如果學內地企業主體模式,以打造流量入口為目的,那麼一定要有龐大的市場,很顯然,香港地域狹小,走這條路并不容易。

  話又說回來,雖然香港居民的個人資源難於利用,但聚集於中環一帶的寫字樓辦公室資源倒是極為富裕,很多會議室并不是時時都能派上用場,如能調動起這些大企業的共享精神,倒不失為香港的特色共享之路。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