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和
【摘要】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以诗书画三绝名世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在中国书画史上影响极大,在民间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为纪念郑板桥,自1993年开始,兴化市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至今已经走过24个年头。10月18日,恰逢兴化撤县建市三十周年,第十三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在兴化市博物馆举办。艺术节期间,除展示郑板桥艺术生平与部分书画作品外,兴化市博物馆同时还举行“周志高书郑板桥诗·联作品展”、“当代名家书画作品展”等及各类文艺活动。
展出郑板桥生平书画
郑板桥像
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44岁始中进士,曾任范县、潍县县令,后因开仓借粮于民得罪豪绅,被罢官。重回扬州,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又擅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尤以《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生前自编《诗钞》、《词钞》、《小唱》、《家书》,友人为之辑《题画》。今存有诗一千余首,词一百余首,曲十余首,书信一百余封,序跋、判词、碑记、横披数百件,书画近千幅。
郑板桥艺术节期间,兴化市博物馆展出的郑板桥书画作品
清代张维屏《松轩随笔》评有:“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清蒋宝龄《墨林今话》:“板桥书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极瘦硬之致,亦间以画法行之。”郑板桥绘画以竹而最著名,“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郑板桥自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墨竹图上题有:“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据悉,板桥艺术节期间,兴化市博物馆的郑板桥纪念馆展出数十件与郑板桥相关的文物、书画等,其中有多幅墨竹图,此外,还有郑板桥故居附近出土的石刻“古板桥”、“浮暄池”等。
目前,郑板桥故居仍存兴化,赵朴初和刘海粟曾分别为故居门厅题写“郑板桥故居”和“板桥故居”的匾额,青砖的老院内外,无一例外都植着疏竹,间以盆兰、芭蕉,如读板桥书画,一片清劲,颇有“冗繁削尽留清瘦”之感。
赵朴初为故居门厅题写“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院落内外所植的疏竹
兴化市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除郑板桥外,还有写下《水浒传》的施耐庵、明代散文家宗臣、著有《艺概》的刘熙载等,而在当下的文学与艺术界,兴化籍名家众多。兴化市领导李卫国、黄红旗表示,今年是兴化抢抓机遇“蝶变之年”,希望通过此次节庆活动,以节为媒、以节会友、以节厚文,进一步展现兴化魅力、挖掘兴化潜力、激发兴化活力。
据介绍,与郑板桥艺术节同时举办的还有“周志高书郑板桥诗·联作品展”等,周志高是知名书法家,也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在回到家乡前,周志高挥毫泼墨,精心创作了23件以郑板桥诗词、楹联为内容的书法精品捐赠给兴化市。
书法家周志高(左四)等在兴化市博物馆观看“周志高书郑板桥诗”展览
周志高是兴化戴南镇人,小学时离开故乡到上海求学,后从事《书法》杂志编辑,沉潜于书法杂志的编辑与创作之中,启功先生曾称其“沉研古今书道之变迁,其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筚路蓝缕之功,历十余年而其绩弥盛。”这些年来,他一直不忘回报故乡。据兴化市文联介绍,如今仍留在兴化城区的有几处文物也是他提议当地进行发掘抢救的。而多年前,兴化市戴南镇专门在文化馆为他辟出一个“周志高书法馆”的展厅,其中多幅丈八夹宣书写的李白和郑板桥诗作行草气势夺人,尤为罕见。
郑板桥艺术节期间展出的周志高书郑板桥诗
此次在兴化市博物馆的“周志高书郑板桥诗·联作品展”包括临写郑板桥的《难得湖涂》、草书《天际识归舟》等。
周志高临写郑板桥《难得糊涂》
展览同时举办的“当代名家书画作品展”则展示了兴化籍当代名家潘高鹏、周志高、张兴来等27位书画家的精品力作。此外,在兴化李园还举办了“当代名家故乡行——书画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