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接受记者采訪。
采訪蔡瀾怕是天下第一等的難事。貼在他身上的標簽往往是知飲識食懂玩的生活達人,在這樣一個範疇里,很難想象有什麼問題他聞所未聞的,10年前他將報紙雜誌的專欄結集出版的書籍已過百本,近40年的專欄文章寫下來,關於他的事還會有漏網之魚嗎?問他,可以從這等身的著述中推薦幾本,作為了解他的敲門磚嗎?他搖搖頭說,每一本都很重要,每一篇文章都像是自己的子女。
不過記者也并非全無收穫,至少分手后下到九龍城街市二樓,在他推薦的一家極不起眼的印度尼西亞食檔買了幾枚美味精緻的小食作為午餐。突然意識到,其實這位潮州「老克勒」不就是香港本地的「米芝蓮」真身嗎?數十年前已將本地街頭美食的認識層面提升到一個新境界。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文/圖
76歲的蔡瀾約了記者在住處附近的九龍城市政大廈三樓「樂園」見面,這個街市之上的茶餐廳是他習慣接受采訪的場所之一。
紋絲不亂的灰白頭发,臉上浮動著這個年齡少見的元氣;腳蹬一雙考究的皮鞋,簇新的中式禮服,手邊一部大屏幕的ipad,標誌性的枴杖靠在桌邊,還有一隻顏色鮮亮的黃色和尚袋,中間是朋友設計的繡像,正中在樹下打坐的便是他,「他們說這就是快樂教教主,下面坐著的都是粉絲。」蔡瀾指著袋上瞇著眼朝眾生微笑的自己哈哈笑道。本來不搭的什物,在他身上卻渾然一體起來。「這個在我的淘寶店里也有賣。」
他跟這個時代絕不脫節:他的淘寶店已經開了4年;采訪當日,他告訴記者,第二天他就會拿到早早預定的iphonex。「新科技對我們是恩物,所以一買就要買最新的。」他的微博有近千萬粉絲,「每天早上起身腦筋還不清楚的垃圾時間,就看看微博微信。」他用一個叫audible的app聽書,最近聽完的一本小說是丹布朗的新書《本源》……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似乎又是最傳統的,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到街市買食材,然后吃早餐,上午如果不是練字寫稿就會看書看電影,下午去公司開會或者見客會友。當然旅行,一年帶幾十個「蔡瀾旅行團」;也到內地温真銀,「住最好的,吃最好的,何樂而不為?」這些年,他在香港基本維持一年出一本新書的頻率,但內地的簡體版就多了。
做人 有甚麼事做得多過吃的
他的淘寶店當然更是面向內地市場。熟悉蔡瀾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年365天天天吃也不厭的名副其實的「麵癡」。「我曾經在微博里介紹,有時候我可以一個月里每天早餐都吃不同的麵,星期一雲吞麵,星期二做客家人的茶油拌麵,星期三牛肉麵,星期四炸醬麵,星期五大汃麵,星期六南洋蝦麵,星期天做蔡家炒麵,天天都不重樣!」這樣的「麵癡」,有一天迷上了上海「爺叔」設計師管家的麵。
「我吃過的麵無數,比較起來,管家的麵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麵條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嚼勁、有麵味,但現在能做到的,已經很少。像管家一樣,一切依足傳統,真材實料的,絕無僅有。」蔡瀾贊道。只是當年管家的麵因為是手工現做,保存時間有限,只能賣到江浙一帶。「一次做一噸,一賣就光;吃過的人,無不赞好。」蔡瀾遂游說管家做乾麵,經過3年研發,終推出乾麵,可以長期保存,蔡瀾於是在其淘寶店開賣,「配上老字號醬油品牌老恆和,還免費贈送我監制的豬油。」結果這款「管家的蔥油拌麵」暢銷得不得了,5天內已售出超過2200份,后額外請工人加單,趕制1000份應市。據說因為天熱不適宜制作細麵,蔡瀾又開始催促管家研發「蔥油粗麵」。
這麼辛苦,全為了一碗完美的麵條。在他的自問自答中,蔡瀾曾經把「吃吃喝喝」列為自己的人生目的,又認為「隨便走進香港的任何餐廳,都可以找到一張桌子」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問他,為什麼如此重視吃?蔡瀾反問:做人,有甚麼事做得多過吃的?「刷牙洗臉一天也不過是兩次,而吃,是三餐。」但一般人為什麼往往不作如是想?「我不是一般人,哈哈!」他答得乾脆。
榮寶齋展覽期間,好友鍾楚紅北上探訪
嬉笑怒罵中的長情俠義
蔡瀾40歲才應周石之邀開始在《東方日報》副刊〈龍門陣〉寫專欄。最多的時候,他每天要寫7篇500字的專欄,一星期一篇週刊食評,另一篇2000字的散文,此外還有電視美食節目,每星期一次的電台節目《晨光第一線》……即便到了今天,他還剩了一個專欄每天在寫。雖是幾百字的專欄文章,也很用心寫。他坦承,寫的過程還算順暢,但題材的選取最費思量。他寫食評并不一味叫好,不過批評有一個原則,「如果是小店,吃到不好的就算數了,在香港,小本買賣本來就不易。」异曲同工的一個例子是,當年星馬一帶的華文報紙經常把香港報紙的專欄東剪一塊、西切一塊拿來就用,也不付作者稿費。有一回蔡瀾到了檳城,找到報館去追稿費,結果一看報館原來在一座三層樓的小建築里面,看得出來經營艱辛。「我看了心酸,跑上三樓,緊緊握著總編輯的手,道謝一聲算數。」他說。
這次約訪蔡瀾,本是因為日前他應北京榮寶齋之邀在那辦了首個個人書法展《蔡瀾行草,暨蘇美璐插圖展》。「原意是和蘇美璐一齊去的,可惜他們不懂(她的價值)。」本來說好展出蔡瀾的60幅書法作品,結果他「還是只寫了50幅,留了10幅讓蘇美璐展出她的插圖。」
蘇美璐最初是由蔡瀾的專欄編輯介紹的,「她的插圖,我的文字,不知不覺,合作已有30年。」蔡瀾回憶說,只要編輯部把我的稿傳給她,即刻有配合得很好的作品出現,是一個奇跡,「我一直都說每一期讀『壹樂也』專欄,也是主要看她的畫,畫比文字精彩。」頓一頓,他繼續說,「其實在西方,蘇美璐是插畫界數一數二的高手,得到無數國際獎項,連荷里活大明星、奧斯卡影后JulianneMoore的兒童書也由蘇美璐作畫。」
蔡瀾书法作品。
問蔡瀾會堅持每天練字嗎?他說,平時主要是多看名帖。他舉自己的書法老師馮康侯的話解釋:「我向古人學,你也向古人學,那麼,我們不是老師和學生,我們是同學。」他強調,「書法家」這三個字,「我是絕對稱不上的,『愛好者』這三個字更好。」因為成為一個「家」,是要花畢生精力和時間去鑽研的,他自認自己嗜好太多,「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別人問他為什麼學書法,他又開始不正經起來:「到時,在街邊擺個檔,寫寫揮春,也能賺幾個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