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葉建明
上周,香港高校又鬧起一齣風波。浸會大學十多名學生因不滿普通話考試太嚴,豁免率太低,擔心過不了關畢不了業,竟然佔領學校語文中心長達8小時。學生會會長帶頭圍攻教師,不斷以粗口辱罵老師及校方職員。相信只要看了相關視頻、有正常判斷的人,都會感到寒心,令人不齒。難怪不少人將這些學生稱之為「黑社會」。
學生因為不想考試而圍攻老師,匪夷所思。而學生對於學習本國語言的抗拒,更是聞所未聞。事實上,普通話學習有多難?廣東話作為部分地區的方言,基本上與普通話是「書同文」,兩者讀音上也未必千差萬別。至少不比學習英文困難吧?
取消普教中留負面影響
據悉,浸會大學去年的普通話首場考試,300多學生,及格率只有三成。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是語言教育的失敗,政府應當反思。回歸之初,一些有識之士和團體推動普通話學習,一段時間很有成效,包括在小學、中學等推行普通話教學,並且實踐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普教中)。
但有媒體披露,香港在2009年實施新高中課程後,取消了普通話作為選修科,在中學一時大興的普通話科和「普教中」便逐漸衰落。原來的普通話教學逐漸由中學熱、小學跟熱,轉變為小學熱中學冷的局面。再加上近兩年「本土勢力」崛起,不時針對「普教中」進行炒作,以及好的「普教中」老師匱乏等問題,使得小學推行「普教中」的熱情也在逐漸下降。而且,2016年度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普教中」研究報告,該報告結論稱無證據證明「普教中」有助學生學習中文,在反對派議員人數佔優的情況下,大比數通過無約束議案,促請當局取消以「普教中」作為遠程目標。這也對普通話推廣教育產生負面影響。
當然,普通話教與學之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一事件有一個關鍵字——「普通話」。某些媒體稱,學生「揭竿而起」反抗的是「普通話暴政」。在浸會大學的牆上,張貼「我唔想讀普通話,要求取消普通話畢業要求」的大字標語。有學生在Facebook上稱,參與考試的同學是「受普通話門檻迫害」,聲稱「會發起行動包括學生會未來會用盡資源全力抵制,以及呼籲同學不要修讀普通話課程。」
普通話地位作用日趨重要
香港不需要普通話嗎?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普通話是14億中國人口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以普通話作為交流工具,可以說走遍祖國大地無障礙。當然我們尊重粵語,尊重粵語古樸與獨特的魅力,尊重粵語所代表的華南地區獨特地域文化,但這並不能成為排斥普通話的任何理由,更不能成為抗拒或者貶損普通話的藉口。
國家這些年快速發展,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中文熱也隨之走向全球。各國的政治人物、商界翹楚,紛紛對普通話大感興趣。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孫女阿拉貝拉以普通話熟練地背誦中國古詩,流利地演唱中文歌曲,成為特朗普的驕傲,並專門向習近平主席展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小女兒薩莎在小學就跟隨學校學習中文。奧巴馬還曾透露,他身邊的幾個工作人員的孩子都在學中文。
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早在2013年就曾說過;「英國學生不應該局限在學習歐洲語言的傳統中,應該考慮學習中文,因為中文將是未來商業對話的主要語言。」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為此啟動了耗資1000萬英鎊,約合8800萬人民幣的新項目「卓越普通話計劃」,項目的終極目標是——在2020年,至少要讓5000位英國本土年輕人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個計劃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在英國已初見成效:首批來自14個學校的400名學生中的大部分,已經在測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並受到獎勵。
外國政商、要人看到的是中國發展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文作為交流工具必將大行其道。事實上在香港,普通話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商業上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皆是如此,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是大勢所趨,任誰也無法阻擋。不會普通話,在職業生涯中必然會缺乏那麼一些競爭力。有機構在招聘時就明確提出,普通話是技能的「標配」之一。職場永遠是充滿激烈競爭的。高校對學生普通話培訓要求,實在是順應潮流之舉。
當然,如果某些學生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想將香港與內地劃個「楚河漢界」而抵制對普通話的學習,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絕於潮流者,那就由他去吧!
(作者是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