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美国对中国抱怨的内容总在变化,但抱怨从未停止。中国需要有策略地回应特朗普强硬的贸易政策。
中国应如何回应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强硬的贸易政策?答案是:有策略地。中国需要妥善应对美国不断上涨的敌意。
在上周华盛顿发生的所有事中,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被任命为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很可能比白宫宣布对中国启动“301条款”(Section 301)贸易行动更重要。不过,白宫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600亿美元(目前还未确定具体是哪些的)商品征收25%关税的计划,表明了特朗普贸易议程的强硬。这一拟议的关税只是美国针对中国与科技相关的政策的多项行动之一。这些行动包括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提出的一起诉讼,以及就中国对美国科技公司的投资施加新的限制的计划。
美国这些行动的目标尚不明确。是仅仅为了制止所谓的不当行为?比如强迫转让——或直接窃取——知识产权的行为。还是正如美国给中国贴上的“战略竞争者”标签所暗示的,是为了彻底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后者是一个无法实现,而且肯定也不可谈判的目标。
特朗普还强调,中国需要将其对美双边贸易顺差减少1000亿美元。事实上,他的言辞暗示:与每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都应该实现平衡。而这一目标,再一次地,既无法实现也不可谈判。
乐观点的看法是,这些都是谈判的开场动作,最终将以双方达成协议收尾。较为悲观的看法是,这是两个超级大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休止的紧张谈判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更悲观的观点是,双方的贸易讨论将在一轮报复中崩溃,而这轮报复可能是更广泛的敌对行动的一部分。
会出现哪种结果,也取决于中国。中国必须认识到美国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特朗普当选就是一个征候。而且在贸易方面,民主党人比共和党人更偏保护主义。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转变呢?中国的崛起令美国担心自己失去头号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共产主义专制制度与美国的民主制度在意识形态上完全对立。经济学家所说的“中国冲击”一直切实且显著地存在——尽管对华贸易并不是导致美国产业工人生存境遇变差的主要原因。美国也未向受影响的工人和社区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网络或积极支持。
此外,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达成的协议如今不再是可接受的了。用特朗普的话来说,美国想要严格的“互惠”。最后,许多商界人士认为中国为了实现其产业目标在“作弊”。
经验表明,对中国的抱怨永远不会停止。大约十年前,抱怨的内容是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被低估的人民币币值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所有这些现在都变了,其中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下降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现在抱怨的内容已转向了双边失衡、强迫技术转让、产能过剩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是成功的、庞大的,也变得不同。美国抱怨的内容总在变化,但抱怨从未停止。
中国如何能妥善应对这些因特朗普的个性而激化、但根植于美国人的深层焦虑的摩擦呢?
首先,进行有针对的、精确的和有限的报复。与所有霸道之人一样,特朗普尊重实力。事实上,他尊重中国的习近平。
其次,对合理的抱怨或解决后符合中国利益的抱怨从善如流。中国经济的自由化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40年“改革开放”的惊人成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可以且应该加快其自身在国内和外部世界的自由化。外国企业的一个普遍抱怨是,在中国做生意时受到迫使它们转让专有技术的压力。这种“表现要求”违背了WTO规则。中国需要对此采取果断行动。
第三,做出一些让步。中国可以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这将减少双边顺差,而此举仅仅重新分配了全球的天然气供应。但对于那些中国为全球主要市场的大宗商品而言,采取同样的行动就要棘手得多,因为这将伤害其他供应者。特朗普可能非常希望中国对澳大利亚的食品或欧洲的飞机实施歧视措施。那么干的话,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就完蛋了。
第四,让这些讨论多边化。不能在完全单边或双边层面上处理关于钢铁等标准产品的顺差问题。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世界强国,中国可以在贸易自由化中发挥核心作用,从而加强这一体系,让中国经济的健康与全球更加利益攸关。在全球层面进行讨论还有另一个潜在好处:大国之间的双边谈判之所以很难开展,是因为它们往往视向对方让步为羞辱。
可是到了全球的语境下,让步可以被看作是对每个人都有利的举动。最后,中国在WTO规则下运作,将置欧洲于尴尬境地。 欧洲人与美国人一样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感到焦虑,但他们也相信规则。 如果中国走上一条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道路,欧洲人纵使不情愿可能也只好支持。
我们正处于战略竞争的新时代。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战略竞争是会得到妥善应对,还是会导致各国关系破裂。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这件事里一个极易引发动荡的部分。为了自己和全世界的利益,中国应该用更长远的眼光来考虑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