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軍事

俄羅斯宣布再次進行反導試驗

2018-04-03
來源: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俄國防部官方網站4月2日公布一組視頻,並配發文章,宣布在哈薩克境內的薩雷·沙甘試驗場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型”反導導彈的試射,並稱導彈使用常規彈頭擊中了目標。俄國防部通告並未公開這次試射的具體日期和試射導彈的型號,但從其公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出,試射的導彈是53T6M型,這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的A-235系統的新型末段攔截導彈,攔截高度100公里。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53T6M導彈運輸車進入發射場畫面

  53T6M導彈離開發射井瞬間

  美國《外交》雜志刊發的文章稱,發現俄羅斯3月26日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進行了第六次“努多爾河”導彈的試射,導彈達到了衛星軌道高度,因此美方稱這是一次反衛星試驗,這次試射的發射地點和俄羅斯公布的地點不一致,應該是另一次試射。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站稱,在薩雷·沙甘進行的試射中發射的導彈是PRS-1M導彈,也就是53T6M導彈。

  據報道,俄羅斯在2016年開始,連續多次進行53T6M導彈的發射試驗,在2017年11月、2018年2月也進行了同一種導彈的試射。俄羅斯國防部宣稱,將在2018年底前,使用這種導彈替換目前處于戰備值班狀態的A-135系統中的PRS-1(53T6)導彈。

  此前,俄羅斯軍事專家克羅琴科在接受“衛星新聞”采訪時,表示:“接受測試的PRS-1M改進型反導導彈事實上是一種新產品,它將替代既定使用壽命即將到期的現役53T6反導導彈。PRS-1M的質量和外形與53T6一致,但配備了新引擎和原則上新的彈載無線電子設備,大大提高了導彈攔截速度和高度,以及摧毀單個和群體目標的有效性。"

  2018年2月,53T6M導彈前一次試射時,發射場還有積雪

  博物館中展示的53T6導彈模型

  俄羅斯A系統曾用的反導導彈同比例對線圖,最右側為53T6和51T6

  在換裝53T6M導彈後,A-135系統也將升級為A-235系統。

  俄羅斯的“A”反導系統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部署至今,已經發展經歷3代,初代A系統使用V-1000攔截彈;到70年代,升級為A-35系統;90年代後,俄羅斯將其升級為A-135系統;如今則是該系統服役以來的第三次重大升級,俄羅斯已經部署了新一代的反導雷達和計算機系統,在更換導彈後,其作戰能力將有所提高。

  從A-35系統開始,"A"系統都裝備兩種反導導彈,一種是“低層”反導,另一種是“高層”反導,53T6導彈屬于低層反導導彈。在A-135系統中,由在53T6基礎上增加固體助推器的51T6導彈承擔“高層”反導任務。

  而美國《外交》報道中提到的“努多爾河”導彈,據認為是一種替換51T6的“高層”反導系統,它的攔截高度比53T6更大,可以達到近地軌道高度,而且部署地點也不再限于莫斯科附近,而是可以通過機動部署到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對來襲導彈實施中段攔截,類似美國“標准3”導彈。不過雖然這種導彈可以機動部署,但仍需要依靠固定式的反導雷達網進行控制。

  A-135系統中擔負高層攔截任務的51T6導彈,該導彈即將退役

  “努多爾河”反導導彈將可以取代51T6,擔負中段反導重任,該導彈在有些俄羅斯專家口中也被叫做S-500導彈

  實際上S-500系統是俄羅斯在S-400基礎上發展的,統合俄各種防空、反導系統的綜合反導系統,它也可以用于指揮“努多爾河”,但反過來“努多爾河”系統並不是整個S-500系統

  不過,俄羅斯最新的“努多爾河”和53T6M導彈,仍然依靠超級計算機和地面高精度雷達站,通過指令制導技術來進行制導,並沒有采用大氣層外動能殺傷器,與中、美兩國的紅旗-19、動能-3、標准3、THAAD、GBI反導攔截彈相比,攔截技術原理上落後一代。

  盡管如此,“努多爾河”和53T6M導彈,還是讓俄羅斯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中段反導能力的國家,對于俄羅斯保持大國地位仍然有着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蔣璐]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