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首季港股交投暢旺 滬深港通交易大增 港交所賺25億創新高

2018-05-10
来源:香港商报

  今年首季,港交所交投按年及按季增幅均勝過全球大部分交易所。期內,恒生指數及港股市值均創歷史新高。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潘晶、邱媛媛報道:港交所(388)昨日公布2018年首季業績:截至3月31日,股東應占溢利25.62億元,按年增長49%,創歷來新高;EBITDA按年大增45%至32.15億元;每股基本盈利2.07元,較去年同期1.41元大增47%,未有派息。

  期內,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增長36%至41.5億元,亦為歷史新高,主要受惠於隨着期貨及期權合約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錄得季度最高紀錄,現貨市場及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增加,從而帶動交易及結算費大幅上升,以及隨着新上市衍生權證及牛熊證數目錄得季度最高紀錄,新上市證券數目增加使聯交所上市費上升。

  首季現貨市場交易倍增

  尽管首季港股波幅較大,加上美國挑起的貿易戰風險升溫,惟第一季港股市場交投仍保持暢旺,股市表現及市值均錄得歷史性水平。首季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461億元,較2017年第四季大幅增長97%,交投增幅超越全球大部分交易所,而首季交易費亦同比大幅增加96%。2018年1月29日,恒生指數創下33484點歷史新高,港股總市值亦於2018年1月26日創下37.72萬億港元的歷史新高。

  另外,現貨市場及交收指示的結算及交收費分別增加75%和38%,增幅主要受惠於交易總數增加及每宗現貨市場交易及每宗交收指示交易的平均收費分別增加10%和6%。

  衍生產品市場方面,由於期內波動幅度增加,2018年首季成交量錄得強勁增長,期交所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及股票期權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分別同比增加61%和96%。

  滬深港通交易量創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滬深港通交易量首季也持續增加,并錄得季度最高紀錄。滬/深股通的成交金額達108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的成交金額達11020億港元;滬/深港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上一季分別提升27和49%;滬/深港通的總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7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500萬元大增129%(其中有1.16億元來自交易及結算活動)。港交所指,這意味着內地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來港分散投資,而香港和國際投資者對內地A股的需求亦有所上升。據預計,A股於今年6月納入MSCI指數后將進一步刺激滬/深港通的成交。

  商品部分,尽管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較2017年第一季上升20%,但交易費卻較少7%或2000萬元。LME金屬方面,首季第一季錄得逾700噸黃金和超過7000噸白銀成交。

  首季IPO市場活躍

  另外,2018首季公開招股市場十分活躍。2018年第一季,新上市衍生權證及牛熊證數目按年增超一倍,創下新高。首次公開招股數目亦有所增加,首季共有69隻新股上市。首次上市費增加1200萬元,而聯交所上市費亦增加2800萬元,其中上市公司數目上升使上市年費增加1600萬元。

  其他方面,首季營運支出按年增長12%至9.35億元,若扣除去年第一季索回與美國倉庫訴訟有關的一次性保險賠款2300萬元,營運支出則較去年同期實際增加9%,營運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户員費用增加、辦公室樓宇支出上升,以及資訊技術系統與升級網絡資訊技術維修支出增加。

  股價重越20天線

  受亮麗業績帶動,昨日午后港交所股價重越20天線,最高見260.4元,收報257元,微升0.3%。

  高盛發表報告指,港交所業績符合預期,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310元;大摩則維持「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290元。

  【拆局解碼】新經濟點亮港交所「錢途」

  據最新業績報告,港交所首季純利及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市場關注,自去年以來,港交所股價一直小跌大漲。展望未來,其股價能否隨業績大增勢頭而一路向上?

  「北水」成為市場活水

  回顧2017年年度業績,港交所純利增長28%,表現可謂上佳。深究原因,離不開港交所和兩地市場在改革方面作出努力。其一,港股通的開通,引入「北水」明顯提高了交易量。據其年度業績公告顯示,來自「互聯互通」的收益逾4億元(港元,下同),按年大增1.3倍。其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去年年末提出改革新方案,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引入新經濟公司這一利好消息亦帶升了港股交投氣氛。

  至於今年首季成績亮麗的原因何在?在於有更多新股來港上市。業績報表顯示,今年首季港交所共有69隻新股上市,按年大升73%。

  簡單來看,港交所業務并不复雜,收入主要與上市、交易、結算、數據、存管費用挂钩。換言之,越多企業來港上市,收入也就越多;港股日交易量大,港交所業績水漲船高。畢馬威較早前即預計,香港今年集資總額將達2500億元;德勤亦預計,今年本港將有150至160隻新股上市,集資介乎1600億至1900億元。

  上市新規增港股「磁力」

  展望今年餘下時日,最受市場關注的莫過於港交所今年4月尾推出了港股制度變革——H股全流通、允許「同股不同權」及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互聯互通」機制額度放寬,這一切或將吸引更多優質的海外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必將帶動港交所上市費收入。長遠來說,新機制能提升香港市場吸引力,可帶動更多資金來港,激活交投,利好港交所交易費營收。

  現時,小米集團已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為「同股不同權」制度打響頭炮。早前市傳其估值將達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左右,或成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后全球最大IPO。雖然目前市場仍對其估值存歧義,惟對港股市場來說,小米上市只是開始,或將有更多內地「獨角獸」企業利用港股平台,再以CDR(中國存託憑證)回內地挂牌,不排除百度、京東、螞蟻金服等市場「大佬」心動。概言之,港股市場「錢途」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