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眾多西方媒體又紛紛報道了由香港反對派和反內地勢力組織、並有港獨分子參加香港“七一”游行。
不過,今年這場游行的一個變化,卻令這些西方媒體感到十分“郁悶”……
“香港的這場年度游行今年已經創下了參與人數的歷史新低”,英國路透社在其報道中寫到。

這家英國媒體還介紹說,盡管活動的組織者說今年游行有5萬人,而警方則說人數是9800人,雙方也都表示此次游行的參與者是這場始于2003年的游行史上最低的一回。
英國的BBC也以“香港游行創人數新低”為標題報道了這一情況。不過,這家最愛BB香港的英國媒體卻把原因歸咎于了“過去一年一些知名民主派人數都被政府關入了監獄”。

但香港警方和第三方的數據卻顯示,過去4年里香港“七一”游行的人數一直在下跌。其中2015年時的參與人數就已經創下了當時的歷史新低——彼時那些擾亂香港法治,煽動香港內地對立、甚至鼓動港獨的“民主人士”,都還並未遭到法律的制裁。
而在2015年之後的每一年,游行的參與人數更是在不斷刷新“歷史最低”的記錄。
所以,從數據來看,香港“七一”游行人數的不斷減少反而更能說明,除了反內地乃至反華的香港及國外勢力,香港民眾對這個越發偏執和不斷制造社會對立與仇恨的游行正在失去興趣。

(圖為今年游行現場,圖片來自文匯報)
另外,香港的文匯報等媒體還曝光說,這次游行的組織者還違反之前警方規定的游行路線,幸好警方努力維持秩序,才沒有造成混亂。
可笑的是,即便西方媒體也清楚這游行在香港的熱度已越來越小,他們“逢中必反”的立場卻決定了他們今年仍然要借着這次游行去完成一篇篇“妖魔化中國”的命題作文。
比如,路透社、BBC,德國之聲,紐約時報就都在他們報道中明顯流露出了“今年人數雖然最少,仍可歌可泣”的情感。他們還“偷換概念”,把那些破壞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的極端分子描述成是“民主人士”,而香港政府和中央則成了這些西方媒體筆下的“反面角色”。
其中,BBC還在其報道中專門貼出了港獨分子黃之鋒的照片,並稱呼他是“民主人士”,而紐約時報則在其報道中重點突出了“港英時期才是香港最好的時期”這類言論。


當然,在耿直哥看來,這些西方媒體的報道口氣更像是宣泄一種惱羞成怒的情緒。而且,看着《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一邊在美國天天罵美國總統特朗普“排外”,一邊卻給香港那些罵內地人“支那”和“蝗蟲”的“排外”反內地和港獨勢力站台,更會給人一種“精神分裂”的感覺……
所以,我覺得咱內地民眾也沒必要拿這些報道以及這場游行多當回事,當個笑話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