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无阜不成徽:大阜阳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有没有文化?

2018-07-30
来源:徽脸

  谈安徽,一定避不开阜阳,如今是皖北的第一城市;谈安徽文化,所有人都会选择性地遗忘阜阳,没有人承认阜阳有文化。

  甚至连阜阳人自己也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城市有强烈的怀疑:有一个村子,村民全部以城市乞讨为生;有一个村子,艾滋病患者达到80%;还有一个因为淮河泄洪而年年需要救济的乡。

  当然也因为“蚌埠偷、淮南抢,阜阳没有共产党”这句话,让阜阳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产生了恶劣的印象。

  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城市印象,被“标签化”的城市很难让人们认识她的真面目。

  无阜不成徽,这句话从何而来,又该如何解释?

  辨析阜阳真实面孔,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大阜阳”的概念。也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知道阜阳这个地方在安徽文化的地位。


  大阜阳是个什么概念,到底有多少人?

  阜阳,今天说这个词,指向的当然是阜阳市。但是在解放前只是一个小县城。

  大阜阳概念的出现,是民国到92年阜阳建市,以阜阳取代“古颍州”,成为皖北城市后出现的。

  所以大阜阳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1949年3月,撤阜阳市,并入阜阳县,阜阳地区有界首市、亳县(今亳州市)、太和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和凤台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在亳州市和凤台县没有划分出去前,涵盖地域极广,阜阳人口安徽第一。

  这就是所谓的“大阜阳”概念的存在,人口之多、面积之大。

  至今阜阳市仍然有1061.5万人;而以大阜阳的概念来说,有着1700多万的人口。

  文化是什么?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以人口定义文化,有失偏颇,但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忽略人的文化又毫无意义。

  “大阜阳”和“大淮北”,代表着皖北文化的存在。

  那么皖北文化到底在安徽文化中占据着怎么样的地位?


  三大文化区外的中原文化

  安徽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徽文化包含着三大文化区,五小文化区。

  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文化、以长江城市为代表的皖江文化还有就是以淮北、淮南、蚌埠为代表的江淮文化。

  似乎三大文化圈中,并没有阜阳的存在,她属于江淮文化,又似乎独立于江淮文化,而这就是阜阳的尴尬所在。

  跳出安徽,我们或许能看到阜阳文化的位置。

  阜阳,古颍州所在。颍州是中原文明之祥地之一。

  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的文化区域。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能明白有些安徽学者关于“如果阜阳要能从安徽划出去,安徽的文化的纯洁度就能得以保持”的说法的源头。

  若是如此,换个说法,江淮文化属于中原文化,有形成鲜明的区域文化,那么是不是要将江淮地区从中原划开呢?

  行政区域划分不该形成文化的对立。

  从这个意义上寻找阜阳文化,就有的放矢了。

  那么阜阳在中原文化区域中,有自己的文化所在,还是仅仅做为文化的附属区域呢?

画家储洪刚创作《古颍州风景》

  古颍州文化意义

  地处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线的阜阳,时时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对流之中:

  这里既流行“合关西大汉握铁简板放喉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戏曲中的豫剧、京腔,妇孺能歌,也间有“合二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磨婉约之韵,黄梅、越调亦常有耳闻。

  从远古称淮夷部落之始逐步为胡子国、汝阴、汝坟、颍州、清丘、信州、顺昌及至阜阳。

  在宋代颍州的经济文化达到历史上的颠峰。

  时光追溯到大约一千年前,历史定格在北宋,颍州注定要闻名遐迩,注定要不同凡响。

  因为这一方小州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上曾经有幸与两位文学巨擘结缘。他们便是大名鼎鼎、令人高山仰止的欧阳修和苏东坡。

  这两个人在颍州留下的文采足以支撑起阜阳文化。

  中国文化,以中原腹地的扩散,自北向南,颍州这个位置显得很重要。

  无阜不成徽,就在于,阜阳的地理位置在区域文化之中,起着承上启下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功能。

  从临泉走出来的姜子牙,是齐鲁文化的开启者,他是兵、法、商、儒、道等败家文化的开源者;

  从颍商走出来的管仲,作为百家之祖,更是江淮文化的代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阜阳还没有文化么?

  徽脸文化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