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大俠雖走 江湖永存

2018-11-01
来源:

金庸揮別人間。

  趙燕玲

  一代武俠泰斗,中國文學文化大家金庸先生的離世,不僅全港震驚,整個內地、澳門、台灣乃至全球海外華人都感震驚與悲痛。

  對文學文化貢獻良多

  有人曾用一句話概括金庸的影響力:「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此言不虛,他的小說被譯成多種文本,全球發行量超過3億,翻拍成的電影電視超過100部,這些小說影視作品帶他所傳達的俠義擔當精神,從香港走向全世界,他所描繪的那個江湖世界不僅令國人、所有華人如癡如醉,也令不少外國人沉迷於中國武俠與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為金庸的小說不只簡單在寫武功打鬥,更是將許多人生哲理、中國傳統儒釋道精神融為一體,他筆下的大俠們都是正直行義、勇敢無畏、扶困救弱、救世濟人的英雄,更有追求精神自由與逍遙自在的灑脫風範,他不僅帶給我們歡聲笑語與精神的滿足,更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修身、對社會富有責任感。除去對人精神氣質的塑造,他對於中華傳統文化與文學的繼承與推廣,更是其作品的偉大與獨特之處,行文雅俗共賞,多處運用古典詩詞與哲學思想,《詩經》、唐詩、宋詞、元曲在其作品中處處可見。當段譽吟《江南春》的「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韋小寶嘆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李莫愁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俠客柔情、浪漫古典的江湖。因此文化界、文學界掀起研究金庸小說的熱潮,至今已成「金學」,足見他對中國文化與文學的貢獻。

  伴隨幾代人的記憶

  金庸的作品伴隨我們幾代人的記憶,上至老一代人搶購報刊一閱最新連載,再到中年人躲在被窩裏打著手電筒看小說原著,下至90後年輕人守在電視前看影視翻拍作品,再有00後新生代在課本裏學習,他與他筆下的那些鮮活人物陪伴我們走過少年,走過青年,走過中年,走過老年,走過一生。我們愛郭靖的堅韌擔當,愛楊過的俠骨風流,愛令狐沖仗劍走天涯的豁達,也愛蕭峰的雄偉磅礴、張無忌的正義赤誠,更愛書中那些敢愛敢恨、豪爽大方、簡單純粹、古靈精怪的女性:黃蓉、小龍女、任盈盈、王語嫣、阿朱、趙敏、郭襄、穆念慈……

  他把對人性的解說與俠客的風範傾注書中,但其實他本人就是一位大俠,沒有大俠之氣質,又怎會創造出這樣精彩、令人折服的大俠江湖呢?誠如他自己所說「男子漢大丈夫,第一論人品心腸,第二論才幹事業,第三論文學武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的為人、他的一生就是在踐行如此大俠準則,無論是曾經努力試圖當外交家、辦報、建言獻策,出手相助,行善捐助,都體現他身懷家國責任、心繫社會,他就是那位「為國為民的最大俠者」,人品與作品合一,人如其書,這就是我們為何如此敬仰他的原因。

  許多人悲嘆金庸的離開,是武俠時代的結束,但是大俠雖走,江湖永存,他把他的武俠精神與江湖永遠留在世間,一代代流傳下去,當我們懷念、想念他時,就去他的小說裏、影視作品裏尋找他,與他相逢吧。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捨,莫若相忘於江湖。先生走好,江湖再會!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