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何加祺報道:消委會測試60款潔面產品,發現當中有13款含不同的防腐劑,其中9款含可致敏的CMIT/MIT或游離甲醛,當中1款MIT含量更超出歐盟最新規定。樣本中亦有逾三成沒有詳細列明成分,另有23款沒有完整標示使用期限。消委會敦促廠商改善產品標籤,提高產品資料透明度,讓消費者選購前可全面了解產品成分及使用期限等資訊。
1款男士樣本超歐盟新規定
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60款潔面產品,價錢由20元至410元不等,結果發現有5款樣本檢出含有可致敏防腐劑MIT,其中2款同時含有CMIT,該5款檢出的MIT含量或CMIT/MIT混合含量,均低於內地2015年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的規定;但其中1款男士樣本檢出0.0083%的MIT,超出歐盟於今年4月《化妝品條例》的最新規定達4.5倍。
另有4款樣本檢出可致敏防腐劑游離甲醛,含量由0.001%至0.043%不等,全部低於內地及歐盟不可超過0.2%的限定,但如皮膚有損傷或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的人士,使用較低含量的游離甲醛,亦可能引起過敏。
5款含酒精成分或令皮膚乾燥
樣本中,有5款含酒精成分異丙醇,雖然現時內地及歐盟未有規定護膚品中異丙醇的含量,但皮膚如長時間接觸高濃度酒精,或頻密使用相關產品,便有機會令皮膚變得乾燥。測試同時發現4款樣本含水楊酸,雖然全部符合內地及歐盟的相關規定,但若長期經皮膚大量吸收,或有機會引致水楊酸中毒,出現頭痛、嘔吐、耳鳴等不適反應。
消委會倡規管產品標籤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是次調查發現大部分潔面產品是安全的,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即使是超出標準的產品亦不一定有風險,最終要視乎使用者膚質,若使用時不大問題可以繼續使用,但期望廠商可以改善產品配方。她說,香港法例只有《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潔面產品,並無特定法例規管產品標籤,期望政府會考慮立法規定廠商提供更多基本資料,例如使用期限等,確保法例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