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记者盛芳龄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温氏一直在行动,其“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联结农户共享成果,在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的现代化。
作为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贵州省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以温氏为代表的广东企业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社会帮扶上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经验。
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温氏表示,大企业在本轮乡村振兴当中是大有作为的,大企业带着小农户去闯市场,这个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大企业可以充当小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承担市场风险,发挥技术优势。
广东扶贫济困日温氏集团捐赠1100万元。
11月24-25日,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乡村振兴中的企业责任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
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农业农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等机构的知名三农专家、学者,以及参与贵州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企业家代表参会研讨。
逾百家企业签倡议书:大手拉小手
在此次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期间,逾百家企业正式联合签署并发布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乡村振兴企业责任倡议书,倡议广大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脱贫攻坚,反哺农业农村,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其中,温氏集团、雪松控股集团、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贵州长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湄潭日泉农牧有限公司、贵阳花溪鑫源养殖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脚尧茶叶有限公司、贵州好一多乳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代表上台签署并发布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乡村振兴企业责任倡议书。广大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脱贫攻坚,主动将帮扶力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挥企业的产业优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反哺农业农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育文明乡风。
为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以“齐创共享”为核心价值观的温氏集团在2017年投入资金约1.3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精准对接贫困人口8.48万人,使2.3万人达到脱贫标准。目前,温氏已在贵州区域的贵阳、黔东南州和铜仁等地发展了11个分公司,养猪规模达440万头。
规模养殖场。
温氏首先考虑农民的利益
在论坛上,国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洪远认为,中央强调农业转型升级,其背景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过去的靠增大成本的发展方式不适应现代化要求。与传统农业相比,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农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竞争力强;要求农业经营效益好,农民收入多,生态环境美。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杜志雄看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不仅是企业责任问题,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给涉农企业创造了无限生机。
在回应了社会上对企业下乡的担心时,温志芬明确表示:“一个大企业进去农村后,农民并不会没有活干了,也不会失业,更不会被排挤掉”。他反而认为,大企业进去是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奔康致富,因为这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过程当中必须双赢。
“作为企业来说,假如企业不赚钱的话,市场带动作用是不可持续的”。在温志芬看来,企业在带动农乡发展过程当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能够有很好的商机,让自己的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温氏进入农村发展,首先考虑农民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温氏的事业才做得长久。
温氏资本企业共同下乡
温志芬的观点,得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的认同,他表示,企业是连接小农与现代农业的重要的纽带,是乡村振兴难以替代的重要的主体,资本是乡村振兴最具活力的重要的动力”。
邓大才对温氏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温氏的资本下乡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因为温氏下乡选择了融入式的模式,企业与农户的融合,实现与村庄一体式发展。此外,温氏资本下乡的模式,是选择资本、企业共同下乡的模式,不仅发展农业,也建设农村,还培育农民,还参与到村庄的治理,作为一种治理主体经营村庄。
温氏集团采取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公司提供猪苗(鸡苗)、饲料、药物保健和技术服务,由公司承担市场风险,确保回购,确保农户有合理的利润回报。
在全国,温氏股份像黄贵勇这样的合作农户还有5.54万户。2017年,温氏股份合作农户合计获养殖收益79.39亿元。近10年来,温氏股份累计直接发放合作农户养殖收益超过400亿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750人。
“公司+农户”:“温氏模式”成就双赢
温氏合作养户——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兄弟扶贫养殖合作社。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专家柯炳生在贵州实地调研了解了“温氏模式”后如此评价:“温氏模式”实现了组织创新,成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关键。
产业兴旺的一个关键前提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由于中国农户平均承包耕地为8.8亩,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小生产不仅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市场对农产品批量化、规格化、标准化的需求,还存在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国际水平、食品安全难把控等问题。
“所以需要组织形式创新。”柯炳生说,“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就是企业参与组织形式创新,带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一个成功样本,而且非常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温氏很好地把政府的扶持政策与农户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并且引领小农户为满足大市场对于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而生产。
温氏模式成“香饽饽”
“一年内,分公司总部动工、种猪场动工、养殖户投苗,改善农户养殖场水电路配套设施,为合作农户协调贷款建圈舍……”这是2014年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面对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抛出的橄榄枝而开出的合作条件。对此,玉屏县政府却照单全收:8个月建成总部、种猪场,并向农户投苗,打造出“玉屏速度”。
四年后的今天,玉屏县从最初的生猪年出栏量不超过10万头,到现在的年出栏40万头;从贵州省生猪调入大县一跃成为生猪调出大县;带动全县5110户贫困户16713人参与受益,吸引2600余人返乡创业……。
玉屏县只是一个缩影,温氏“公司+农户(家庭)”模式能够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日益成为各地政府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2015年,黔南州福泉市也主动向温氏抛出橄榄枝。“跟温氏从结缘到合作的整个过程可以用‘恋爱式招商、保姆式服务’形容。”福泉市农村工作局副局长胡宗祥说。虽说农户与温氏股份合作几乎没风险,但前期圈舍建设投入巨大,门槛略高。为扶持农户合作,福泉市一方面对与温氏合作的农户圈舍进行财政补贴,每平米60元,另一方面申请贵州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产业扶贫子基金2.1468亿元,用于支持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圈舍大小可给予每平方620元至650元的贷款,周期为9年,月利率为0.52%。目前,在福泉已有135个养殖户享受这一政策,贷款总额超过1.3亿元。
温氏股份已在贵州省12个县(市、区)筹集和发展生猪(肉鸡)养殖业务,年养鸡规模3000万羽,养猪500万头,带动农户年获利15亿元。
更为可喜的变化是,在玉屏县,随着一体化生猪养殖存栏量的增大,畜牧业带动运输业、冷链物流业、餐饮业、乡村旅游业等二三产业效应愈加明显。玉屏县农牧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温氏股份有意向在玉屏投资3.6亿建成年屠宰生猪80万头、肉制品深加工2.4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的玉屏温氏食品加工产业园。“届时,将极大促进玉屏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
温氏公司+养殖小区助村经济破壳
智能化猪舍。
11月4日上午,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大龙镇路良村生猪养殖小区热闹非凡,卡车进进出出。场区内预先设置的出栏通道里,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紧张忙碌地赶猪上车,养殖小区的第四批1800多头商品猪正式出栏。“初步估算,这批猪毛利润有30多万。”路良村委会主任谢显顺说。
该项目利润采用“631”模式进行分配,60%的纯利润给大龙镇782户贫困户进行分红,每户收益350元以上,30%的纯利润作为小区日常运营费用,剩下的10%归路良村集体。“以前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现在每年都可以有几万元的分红。”谢显顺说。
放大到贵州全省,与路良村类似的“公司+养殖小区”模式扶贫养殖小区共有305个,在养肉猪存栏规模超过20万头(占总存栏51.3万的40%),带动了9171名贫困人口参与到生猪养殖产业中,并有1109人因此脱贫。
在黔东南州麻江县谷硐镇景阳村养殖小区,通过与温底的合作,则实现了利益联结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2015年上半年,一个总投资100多万,占地2190平方,共有4栋猪圈,养殖规模为1200头的养殖小区正式落成。该项目通过“公司+养殖小区+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助推脱贫攻坚。该项目为当地贫困户提供5个左右的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工资为2750元。为了调动贫困户的工作积极性,项目还设立了激励机制,根据肉猪出栏的死亡率、生产成绩等指标进行衡量奖励。2017年10,项目拿出了2万多元去奖励参与管理的贫困户。
目前,景阳村这一产业扶贫项目已在麻江县全面铺开,有超过20个行政村建好了村集体养殖小区,利益联结6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在谷硐全镇13个村居中,有6个已建成投入生产,另外2个正在建设中。
和其他养殖小区传统的养殖模式不同,玉屏县新店镇洞坪村红花冲养殖小区采用政府投资经营小区,贫困户“坐等”收益的模式。
养殖小区负责人许吉平介绍,红花冲养殖小区于2017年新建,总占地40余亩,租金每年800元/亩,其中600元/亩租金直接给被占地的村民,200元/亩交给村集体,建设资金来源于贵州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总投资1897多万,由新店镇政府通过其平台公司——玉屏县新店镇农夫康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统筹管理经营,聘请10位农户负责日常管理。
根据最初的规模设计,养殖小区一年纯利润在200万左右,覆盖新店镇7个行政村451户贫困户1517人,平均带动每个贫困户增收2000元左右。“与温氏股份合作养殖,风险小,贫困户收益较稳定。”许吉平说。
目前,类似红花冲养殖小区由政府和温氏股份合作,利用扶贫资金投资,平台公司负责统筹管理经营,收益分配给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已在全县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