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一輪中美貿易戰談判即將拉開序幕,多家機構紛紛對談判結果進行預測。彭博經濟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舒暢表示,中美貿易談判有五成五的機會達成協議。她特別指出,兩國會在貿易方面,比如採購定單方面達成協議,在專利等方面的分歧不一定會在3月結出成果。受此影響,人民幣兌外幣走勢難以判斷。她續稱,從去年開始,人民幣跟隨美元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人民幣的走向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的貨幣影響力亦存在。
中信里昂股票策略師Christopher Wood認為,中美兩國在90日限期內有較大機會達成貿易協議,中國會增購美國特定貨品,以換取放寬關稅,他認為協議不會列明要持續監察中國有否遵守,因為中國不會同意。他認為,雙方如達成協議,將可帶動經濟和投資情緒趨向樂觀,但若未能達成協議,股市將向下,聯儲局或需要延續緊縮政策。隨美股受挫及美國信貸擴張,料去年影響全球經濟的聯儲局緊縮政策將在今年停止,預期加息機會為一半,年內最多只會加息一次。
他認為,目前中國最大風險仍然是資本外流壓力,假如美元弱勢相信中國可更易管控相關風險。他又指對內地市場看法為「增持」,認為「去槓桿」已到頂,相信往後政策將逐步調整而非逆轉。
本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上周六(26日)出席論壇時表示,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升溫,除影響本港的貿易和經濟活動外,亦已波及其他經濟體和國際社會的不同層面。目前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已顯著增加,環球經濟及貿易和投資氣氛正轉差,雖然本港現時的經濟數據不錯,但前景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