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抢抓知识付费时代发展机遇

2019-02-1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核心阅读】

  如何把用户留下来、把内容做精,如何持续生产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的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出版企业的机遇,特别是在目前各大众化平台都在向专业化细分产品转化的趋势下,出版机构在精、专市场上的内容优势、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出版机构对于内容的筛选和组织更有经验,能将资源进行成体系的系统化表达。因此,狠抓优质出版资源和内容是出版机构想在知识付费市场“大器晚成”的基础。

  □丁莉

  2016年,知识付费迎来井喷式增长,成为内容创业领域的新燃点。各线上知识付费平台争相斗艳:“罗辑思维”的首个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上线当日订阅数就破1万,订阅额超200万元,到2018年5月订阅数已突破10.1万;“喜马拉雅”推出的《马东好好说话》一天内的销售额就突破500万元,目前的总播放量已超6000万次;“得到”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订阅人数目前已超过26万;2017年年底,“喜马拉雅”的“123知识狂欢节”3天销售额达到1.96亿元;到2018年3月,知乎的电子书下载量突破5000万……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我国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未来3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保持较高成长性并持续扩张,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从公众号打赏、直播赞赏、付费授权转载等方式,到将知识与场景相结合,进行系统化包装,知识付费在内容和模式上正逐渐走向更多元的产品形态。

  知识付费变革了知识产业结构,使知识产业结构成为“知识生产者——互联网知识平台——知识消费者”,知识的传播开始脱离纸质图书等传统载体,内容载体变得更加多元。从本质上看,它与出版业“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天然属性不谋而合,二者的阅读体验虽有差异,但更是互补。知识付费的繁荣,帮助众多优秀图书脱颖而出,也为出版业培育了更多读者、粉丝。

  网络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购买和付费的习惯,对各行各业的经营模式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加速对知识付费的布局,已成为出版企业经营模式调整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进入到知识付费这一战场。

  线上知识付费平台起步早、经验丰富、资本力量雄厚,在资源拓展和维护上舍得下大力气。面对如此强势的竞争对手,出版机构如何才能在知识付费市场中分一杯羹?

  建立互联网思维,由内容提供商向内容研发商、服务商转型。传统出版业,是将知识转化为图书售卖给读者,读者购买了图书,整个消费过程即告完成。而互联网思维,则要求我们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要注重产品创新、重视用户体验、强化营销意识,要从卖书的单次交付向数字化的交互式交付转变。具体来说,同样的内容,我们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呈现形式,图书不光可以“看”,还可以“读”、可以“听”“讲”、可以“操作”,与之相对应的,也不再是单纯地通过书店、网点等进行线下或线上销售,传播渠道也更加多元,从单一的纸质图书拓展到影视、游戏、动漫、在线试听和文化衍生品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渠道获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从关注产品到关注用户,以内容服务商的定位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把图书作为服务的入口和起点。

  做好优质内容的出版和细分。知识付费行业在经过了初期的快速增长后,产品打开率和复购率的缩水,使许多平台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把用户留下来、把内容做精,如何持续生产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的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目前大家都在努力思考和力求解决的关键问题。这是出版企业的机遇,相较于互联网企业,优质的版权内容和经验丰富的编辑人员是出版机构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目前各大众化平台都在向专业化细分产品转化的趋势下,出版机构在精、专市场上的内容优势、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出版机构对于内容的筛选和组织更有经验,能将资源进行成体系的系统化表达,而目前大多数知识付费平台只能提供碎片化的知识,且因为生产周期短、更新频率高,导致内容生产不堪重负。因此,狠抓优质出版资源和内容是出版机构想在知识付费市场“大器晚成”的基础。

  脚踏实地,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进行平台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许多出版企业如今都纷纷投入到知识付费产业的大潮中,建平台、办活动、聚粉丝……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也许并没有那么理想。优质内容的数字化是做好一切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内容的数字化也并不是简单地将纸质图书进行电子化、数字化处理。出版企业应该沉下心来,认真审视本单位数字出版系统的搭建、资源库的建设是否已初具规模?优质内容资源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渠道传播?平台建设中是否在盲目地追求大一统?因此,出版企业还是应当从内容的碎片化、条目化做起,同时,依托行业资源,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特长下积极探索开发包括大众、古籍、教育、科技等专业性的知识服务平台。

  培养人才,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出版机构要进一步重视培养编辑的专题策划、热点策划能力,鼓励、培养编辑从单纯的策划图书到策划项目,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一种内容,多种呈现形式、多个传播渠道”,充分挖掘优秀作者的潜力,对优质内容进行整体包装,在自身的平台建设还未成熟、用户数有限的情况下,善于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成熟平台,依托他们的运营经验、用户基数进行传播。

  作为无可取代的内容供应者,出版机构完全具备探索知识付费新模式的主动权,尽管在资金、人才和思维上,出版机构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尽早进入这个领域并与之一起发展壮大,有助于尽快掌握其中的产品与产业诀窍。但绝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传统经验和优势的基础上为我们的资源赋能,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