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902

大湾区优势互补 官商民合作谷创科

2019-02-26
来源:香港商报

  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区内人口密度、资金密度、国际专利、经济增长速度、港口吞吐量和机场通航量等指标,均超越美国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近日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到,要将大湾区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作为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发展科技创新方面,究竟能有哪些作为?

  香港科技园公司近年大力吸引企业进驻,激活了香港的创科发展。 资料图片

  文 | 香港商报记者 万家成

  对于香港在大湾区科技发展中的角色,《纲要》指出,要更好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及督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香港有发展科创的优势,包括强大的科研实力、自由市场、国际化、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及督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表示,香港具备发展科创的优势,包括强大的科研实力、自由市场、国际化、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这些特殊优势绝对能让香港汇聚内地以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并利用本身国际化优势,促进内地科创企业交流,并引进国际科创企业及顶尖科技人才来到大湾区发展。

  事实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港府近年的施政重点。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17年的施政报告中,有关「创新」一词便出现了六十多次、「科技」出现了七十多次。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中,计划投放200亿元用作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100亿元以支援本地的应用研发工作及创科项目,其中5亿元将落实科技专才培育计划等等。

  另外,港交所(388)又于去年开始,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创科公司在主板上市。对此,邓淑明认为,港府相关措施绝对能加速本港及大湾区内的科创发展。相信港交所的政策开放也会吸引更多「独角兽」(科创公司成立少于10年的,估值超越10亿美元)来港,有助大湾区整体科创的发展。

高科技在港渐渐受到重视。 资料图片

  助香港人实现创业梦

  「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的创业者而言是一个机遇。香港年轻人今天想在香港创业很难,因为香港楼价居高不下,创业成本很高。其次,对互联网创业者而言,香港市场始终太细。所以若粤港澳大湾区能着重发展科创,对香港创业者无疑是多了很多机遇。」「青年创业军」创办人温学文说道。

  关于香港的创新创业,《纲要》中提到,要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创会会长洪文正:香港有6间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都很高,每年的科研成果也很不错,香港的金融制度非常健全,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香港政府资料显示,初创公司数目在近年来有明显升幅,连续三年均录得双位数字增长。单计2018年,香港初创公司数目达2625家,按年增长18%。

  温学文又表示,大湾区几个城市的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区内城市相继都出台了不少吸引香港年轻人创业的政策。例如,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内的9个广东城市发展,都会享受到现金、税务等政策优惠。今非昔比,很多香港创业者现在都对内地市场充满兴趣,乐于到内地「取经」。对此,《纲要》指出要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

生物科技可望成为香港的未来产业。 资料图片

  产研融合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香港有6间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都很高,每年的科研成果也很不错,再加上香港的金融制度非常健全,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创会会长洪文正说道。

  「香港科研成果显着,但往往很难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产业。原因在于,香港的楼价、物价成本过高,很多创业者有了研发成果,便想回到内地发展。」洪文正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香港可以帮助内地企业打入国际市场。

  对此,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表示,香港的科创企业应当抓住大湾区的发展机会,将在香港的一些科研成果与内地的制造产业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与发展空间。

  《纲要》也提到,要推动大湾区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另外,还要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和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

  在研发方面,邓淑明还建议,大湾区内各城市应协调和投放更多资源在各地高校、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上,并汇聚和培育顶尖科技人才,促进「官、产、学、研」合作。「透过政府、私营机构和市民大众结成伙伴,是为『官商民合伙』,共同携手拥抱创新创意,是推动大湾区创科发展的重要一环。」邓淑明说道。

香港与大湾区各城合作拓展创科可合作共赢。 资料图片

  知识产权交易应加强

  邓淑明表示,企业可善用香港配套发展创科。香港是亚洲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正好发挥其优势,吸引海外科技研发、创意及设计生产企业,以香港作为平台,与内地及亚洲其他市场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如是者,把区内企业引进海外技术的知识产权,同时把区内科研成果推销到国际市场,达致双赢。

  温学文又认为,在大湾区内发展专业技术,香港比拼不过深圳,但香港有国外的资源,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多金融人才,香港应当利用自己的长处发展金融科技。

  「青年创业军」创办人温学文:大湾区成立后,几个城市联动,香港会有更多独角兽公司涌出市场。

  大湾区创科发展三大关键

  协调

  《纲要》中提到,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内有3个关税区、4个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及深圳),虽然同属一个国家,但却运行两种制度。这种多样化的格局,是大湾区优势,也是大湾区发展难题所在。

  因此,大湾区科创发展尤其要重视「协调」。首先,城市之间的协调。大湾区的城市各有千秋,应当互相容纳所长。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也存在差异,各项因素难以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与资源还会出现错配,而这些都需要时间解决。

  其次,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计企业德勤发表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不少互联网企业已经存在合作现象,例如百度与小米在物联网与人工智慧领域合作开发更多应用场景,腾讯与京东合作布局电子商务生态圈。

  此类合作意味着这些科技巨企可以快速拥有创新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基础,其效果如虎添翼。而今后大湾区在科创发展方面更需要企业加强协调合作。

  最后,区内人才也需要协调。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15年香港和内地之间日均有逾70万人次跨界旅客行程,相当于一个移动的中等城市。而接下来,大湾区内跨境往来成为工作生活常态,人才在区内的流动也将变得更频繁,跨境人次势必进一步上升。

  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不同种类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若想成为明天的「独角兽」,不仅需要科创技术,更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如何让这些企业更容易得到融资,就更需要与金融界融合,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多大型金融机构,能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在科技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中,也可以担任牵线搭桥的作用。

  吸引

  「吸引」的关键在于吸引人才。从纽约、三藩市等国际成熟湾区的发展经验看,移民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样,粤港澳大湾区亦如此。但如何才能吸引到人才呢?除了能为人才提供舒适的就业与居住环境,主要还是需要制度的配合。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延春曾发表文章建议从制度改良,例如继续减少落户限制,制订便利人员流通的边境管理法律制度,创新国际移民政策,吸引东南亚优秀人才等方面提升大湾区的人才吸引力。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