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穩與劉皇發(左五、左六)一同出席鄉議局中學畢業典禮,與其他嘉賓大合照。 廖書蘭提供圖片
文富穩於1990年認識發叔,那時他剛從荷蘭返回香港定居。每次要見發叔,都是早上八點鐘到屯門酒樓飲早茶,發叔的旁邊永遠坐劉老太太(發叔母親),看得出來,他們母子關係非常好,劉老太很少說話,但是她一開口說話,都是充滿慈祥與關愛。文富穩說:「她的兒子劉皇發這麼有成就,但是劉老太仍然很謙虛的說『睇住皇發呀!』」每逢過年過節,她會拿些應節食品送給文富穩,並說「帶返屋企食!」劉老太是一位典型的慈母形象。
文富穩在擔任新田鄉事委員會主席的時候,常跟發叔出席會議或宴會,每當只有他們兩人的時候,發叔會像父親一樣,教他如何建立人際關係、處理鄉郊事務等等。文富穩回憶,香灼璣在世的時候,每個星期都會安排大家一起打高爾夫球或者行山,他會交代發叔的秘書在周六周日不要安排其他的活動,就讓發叔充分做運動,強身健體。
劉皇發(後排左三)像父親一樣,教文富穩(後排左一)如何建立人際關係、處理鄉郊事務等。圖為他們在大帽山行山時與同行者留影。
佩服一切以公務為先
文富穩佩服發叔的事情很多,其中一樣,即使自己有很多繁雜的事務要安排,卻都可以擱在一邊,一切以公家的事情優先處理為要。舉個例子,為了籌建新界鄉議局新大樓,70多歲的老人家,還要帶團遠赴英國、荷蘭等地籌款,甚至一年去了兩次。發叔對人的理解力與包容力,處事的毅力與魄力,放諸當今香港社會,可說是無人能及!
即使曾經是敵人的人,來求他幫忙,他照樣幫忙,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但是發叔也有發火的時候,他當年與政府官員開會,當政府的一些政策對新界原居民不公時,他曾經在會議桌上說:「為官不為人民,不如返鄉撿牛屎。」某些官員以為發叔不停的為原居民爭取權益對他有些不諒解,但是站在發叔的立場,他一定要為新界原居民族群爭取權益。
為政府漠視 新界設施動怒
例如元朗大型公共屋的文娛康樂設施都很齊全,但是鄉郊地區十分欠缺,有些地方甚至連路都沒有。當然,地與地之間有村界,土地大都是私家土地,政府既不收地,也不修橋鋪路,最終,路要靠每一位鄉民人人捐款建路,簡直就像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樣的情況。這種種對待原居民不公允的地方,怎麼不讓發叔發火呢?
劉皇發主席一生為發展新界,繁榮香港盡心盡力!今天他的兒子劉業強主席承傳發叔精神,繼續為新界打拼,為創造美好的香港努力。
作者簡介
廖書蘭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灣台北,定居香港。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著作有《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被忽略的主角--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本文所有內容,乃屬作者知識產權,未徵得本文作者書面同意和授權,不得轉載及節錄和抄襲。若經發現,保留採取一切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