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經過10小時的連續施工,7月4日中午12時,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首個高14.5米、外直徑41.2米、壁厚2.5米的巨型鋼吊箱成功下放到位。此次下放的巨型鋼吊箱重量近1800噸,超過了7架空客A380的總重量,鋼吊箱的下放為年底完成承台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明年順利轉入伶仃洋大橋索塔施工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從廣東交通集團了解到,目前深中通道項目工程進展順利。橋樑工程方面,中山大橋已完成樁基施工,正在進行承台施工;陸域引橋等施工有序推進中。島隧工程方面,東西人工島正按計劃推進中,沉管隧道首個管節鋼殼已順利出運至珠海牛頭島沉管預製智慧工廠,預計7月底進行澆築。
年底前完成4個巨型鋼吊箱下放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橋樑工程是項目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其中關鍵線路為伶仃洋大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表示。
據了解,伶仃洋大橋共有東、西索塔兩座橋塔,今年上半年伶仃洋大橋東索塔完成樁基施工後,已逐步轉入樁基以上的承台工程。承台是橋樑結構中的重要受力構件,建造在樁基之上,將承擔橋樑索塔及上部結構由上至下傳遞的荷載,與樁基共同構成橋樑的「砥柱」。
「伶仃洋大橋東、西索塔承台均為上、下游分幅、2個直徑36米的圓形構造物,」范傳斌進一步解釋,「考慮到海上施工環境複雜,為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質量,伶仃洋大橋索塔需要使用內徑達36.2米超大體量鋼吊箱作為承台施工的輔助措施,留出的20厘米內徑將作為預留空間、方便後續承台精準施工。」伶仃洋大橋承台施工共需下放共4個巨型鋼吊箱,預計年底完成全部下放。
護航鋼吊箱穿越珠江口繁忙航道
「伶仃洋大橋橋址位於颱風多發區,施工環境惡劣,鋼吊箱運輸和下放需找到合適的氣象窗口期及海潮位;同時,為保證鋼吊箱的下放精度,需對大橋跨越的伶仃洋航道過往船隻作限速處理,協調部門及單位眾多,對多方面均提出了嚴苛要求。」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橋樑工程管理部工程師陳炳耀解釋,整個鋼吊箱施工涉及製作、拼裝、海上運輸、起吊、下放等環節,「天時、地利有了,是否能成功下放就是考驗『人和』——即現場配合的時候了。」
「為了現場下放各環節能夠完美配合,項目部所有作業人員已經把整個過程在腦海里推演了無數遍。」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S04合同段現場生產經理程之餘對下放過程進行介紹。他表示,鋼吊箱歷經7小時海上運輸順利運抵橋址後,在風速和潮位較低的作業氣象及潮位窗口期下,現場便組織大型浮吊把鋼吊箱從運輸船甲板上起吊並平移至索塔樁基正上方,正式開始下放。「為保證鋼吊箱安全精準下放,我們在現場安排了專人全程觀測鋼吊箱下放狀況,隨時進行調整。」
為保證鋼吊箱運輸船能穿越珠江口的多條航道,安全抵達橋址,廣東海事局深中辦、施工、監理各方通力合作,「海陸空」全程立體護航,為鋼吊箱成功下放提供強力支撐。下一步,伶仃洋大橋東索塔將進行承台封底混凝土澆築及鋼吊箱內抽水工作,把承台施工環境轉為封閉干環境後,將開始承台主體工程施工,預計年底完成。
(李苑立 林丹賢 岳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