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社會責任報告:“愛心地鐵”傳遞文明正能量

2019-07-10
来源:香港商报网
  車站工作人員為乘客指引。鄧垚攝
 
  (溫美春劉昱)6年來,廣州地鐵滘口站和東山口站的工作人員都在期盼一個自強不息的身影到來。一位名叫洮洮的女孩,每次都需要從滘口站的家,到東山口附近的棋院學習圍棋。
 
  洮洮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因身患腦疾,必須依靠輪椅出行。但是這并沒有阻擋洮洮學棋的熱情,她希望成為一名職業棋士。有夢想就有希望,通過預約廣州地鐵的“愛心直通車”服務,在滘口站有工作人員接,到東山口會有工作人員送,幫助她更方便地往返于棋院與家,也減輕了家庭負擔,為她實現夢想創造了條件。
 
地鐵站務員在廣交會期間為行動不便人士服務。鄧垚攝
 
  廣州地鐵早已融入廣州市民生活,四通八達的地鐵不僅為廣州的城市發展提速,更是為廣州的文明建設提速。像服務洮洮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廣州地鐵一直在堅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5月16日召開的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廣州地鐵獲頒“全國先進助殘集體”稱號,成為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軌道交通行業單位。
 
地鐵志愿者在高峰期引導客流。周文暉攝
 
  愛心服務:榮獲“全國先進助殘集體”
 
  地鐵就像城市的一扇窗戶,能夠窺見一座城市的溫度。
 
  目前,廣州地鐵已建成開通15條(段)、478公里里程,實現“區區通地鐵”,日均運客超過870萬人次,超過廣州公共交通總運客量的50%,為廣州的快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作為廣州市民乘客首選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廣州地鐵始終不忘肩負的社會責任,致力滿足各類乘客群體出行需求。其中,對最需要被關注和關愛的殘障人士,廣州地鐵在硬件設施建設上嚴謹落實,在軟性服務舉措上無微不至。
 
  據了解,廣州地鐵圍繞乘客進站、乘車、出站的全流程,在乘客所及的空間路徑上設置無障礙出行設施,包括輪椅坡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升降平臺、盲道、綠色通道、列車輪椅席位等,同時配置無障礙導向標識、盲文牌、無障礙洗手間、盲人求助按鈕等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無障礙引導體系。
 
  同時,廣州地鐵積極參考國內外同行優秀經驗,結合新線開通不斷優化升級無障礙設備設施:2016年底起開通的新線車站至少一個出入口設置了連接地面與站廳的專用電梯,便于乘客在地面與站廳之間的無障礙往返;2017年底起開通的新線車站設置了單向可視雙向對話的求助專線,方便殘障乘客實時與車站工作人員語音聯系;2018年,為響應“廁所革命”號召,廣州地鐵在部分具備條件的新線車站增設第三衛生間,為行動障礙人士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人士的親屬(尤其是異性)共同使用衛生間提供了便利。
 
  據悉,廣州地鐵推行“綠色通道”“愛心候車區”“愛心專座”“愛心直通車”等人性化服務,為殘障乘客提供有溫度的地鐵服務。自2009年1月起廣州地鐵為殘障人士提供專人護送、全程接力式的“愛心直通車”服務。截至2018年底,廣州地鐵提供“愛心直通車”預約服務超過兩萬次。
 
  在惠殘舉措方面,廣州地鐵根據《廣州市殘疾人權益保障條例》有關規定,對重度殘疾人實施免費乘車,對三、四級殘疾人實施半價優惠。
 
  傳播文明:打造“地下文化長廊”
 
  2019年6月,廣州地鐵集團發布了《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這是該公司連續五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從這五份報告我們看到,廣州地鐵不斷加強對社會公益活動的支持力度,讓地鐵成為傳播文明的地下文化線,共建沿線和諧社區。
 
  全力打造“地下文化長廊”,突出主旋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憲法、改革開放40周年等主題內容,傳遞廣州這座城市的社會文明與正能量。2018年全年在已建成開通的15條線路、257座車站發布主題公益宣傳廣告燈箱4200多個,在2.5萬塊地鐵電視終端每天播放各類主題公益廣告300余條次。
 
  在地鐵站內,經常可以見到身穿“紅馬甲”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用青春的熱情,為乘客提供志愿服務,讓地鐵“紅馬甲”成了廣州志愿服務的一張名片。廣州地鐵與全市30所大專院校開展常態化志愿者共建,每年3000多名大學生走進地鐵,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貼心便民服務。地鐵志愿者們已成為一道道靚麗的文明風景線,把溫暖帶給城市的同時,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
 
  此外,廣州地鐵運用車站、列車等資源開展文化傳播,通過打造主題車站、主題列車、特色文化墻讓“文化進地鐵”,讓乘客每次出行都是一次文化之旅,在旅途中享受著一場場“文化盛宴”,感受城市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獵德站“君子悅廉”主題車站吹來“清蓮”之風,南沙客運港站“一帶一路”主題全面融入海洋等文化元素,被譽為“廣州地鐵最美的車站”,正能量又有趣味的主題車站讓市民出行更有意義。陸續上線的“中國很贊”“中國有我”“憲法宣傳”“來了都是廣東人”等系列主題列車以及基于有軌電車既有元素及沿線景觀,打造全國首列觀光講解有軌電車、綠色健康主題車站、公益慈善列車等,充分發揮地鐵正能量傳播作用。新線延續嶺南文化風格,將歷史文化融入十四號線一期和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新線地鐵站設計中,在東風、從化客運站、太和、嘉禾望崗等車站打造了獨具嶺南特色的文化主題墻,讓市民一覽嶺南風光和文化韻味。
 
  精準扶貧:打造“廣州地鐵模式”
 
  “精準扶貧政策拉了我家一把,讓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如今,我家的新磚瓦房蓋起來了。”來自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維龍村的村民林偉雄這樣告訴記者。廣州地鐵在建設好、運營好、經營好地鐵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任務中對口幫扶轉水鎮維龍村、輋維村、流洞村三條村的老鄉脫貧,是幫扶村最多的單位之一。
 
  幾年前,林偉雄和妻子在深圳打工,孩子交給岳父母照看。天有不測風云,2015年暑假,小兒子發生了嚴重車禍。兒子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花費了20多萬元的醫療費,也落下了肢體殘疾。妻子只能留在家里照顧兒子,林偉雄成了六口人唯一的頂梁柱,原本打算蓋新房的計劃也只能無限期延后。
 
  2016年,廣州地鐵集團派出了6名駐村干部進駐。很快,駐村干部就為林偉雄家制訂了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看病、上學、培訓、種養、危房改造……還有一片林、一口塘、一窩雞(鴨)、一個電商平臺“四個一”立體產業幫扶規劃。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林偉雄家籌錢買來了兩頭牛,還養了100只雞和20只鴨,又利用農閑時間,接受駐村干部安排的柚子種植和烹飪技術培訓,就近額外打了兩份工,家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過去的3000多元增長到超過9000元。
 
  幫扶以來,廣州地鐵共籌集幫扶資金1920萬元,實施了產業發展、教育文化、基礎設施、住房改造、人居環境等10項幫扶工程,貧困戶149戶506人脫貧率達98%,“一體化、產業化、長效化”工作模式和成效得到廣泛認可,被評為廣東省 2016-2018 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廣州市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組),收到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來信表揚。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