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史稱中原,歷史悠久,文化豐厚,風光獨秀。遊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是必到之處,壯觀的巨型石刻佛像,讓人頓覺渺小;市內白馬寺,教遊客認識到洛陽與佛教的歷史關係;造訪全國聞名的嵩山少林寺,近觀神秘武術精髓,單是三個景點,已經足夠旅客對河南的宗教、文化、歷史有基本了解。
龍門石窟內有約十萬尊石雕佛像,最大一座高達17米。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開創於公元493年前後,經北魏至北宋400餘年的開鑿,至今保留窟龕2100多個,石刻佛像約10萬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石窟密布於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峭壁之間,南北長達1公里,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後因隋煬帝在洛陽建起了隋朝東都城,把皇宮正門正對門闕,龍門因而得名。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的寶藏,有碑刻題記3600餘品,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
龍門石窟是佛教藝術寶庫。
遊龍門石窟,除了佛像、碑刻之外,亦不可錯過泉水形成的優美景觀,連大詩人白居易亦為之神往,寫下「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的讚歎詩句。詩聖杜甫亦撰有《龍門》一詩,謂:「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可見古代詩人多被龍門美景迷倒,現世代文青想沾上詩人才氣,務必到當地一遊。
遠觀龍門石窟,山明水秀,景色壯麗。
中國最早期佛寺
石窟與佛教密不可分,洛陽更堪稱中國佛教的發源地。相傳公元67年,漢使奉漢明帝之命,帶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翌年建成一座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即中國最早期的佛寺。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寺內寶塔高聳,前後五座大殿錯落有致,現存佛像百餘尊,多為元明清代所造。大雄殿內的23尊元代「夾紵乾漆」造像,每尊僅重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依然色彩如新,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另外,高1.55米至1.61米的十八羅漢坐像,每像神情各異,均用上夾紵乾漆工藝製作,具有體輕質堅,經久不壞的特點,這種工藝在宋代以後逐漸失傳,留存到現在極其罕見,因此造像都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白馬寺是內地首座佛寺。
天下武功出少林
距離洛陽約1小時車程的嵩山少林寺,同樣是河南熱門景點。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隋朝末年,朝廷失政,天下大亂,山賊覬覦少林豐厚寺產,少林寺僧人組織起武裝力量保護寺院,促使少林功夫形成,僧眾習武蔚然成風,代代相傳,少林武功漸聞名於世。少林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寺院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內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千佛殿等多座院殿,紅磚綠瓦的古代建築特色,時間在寺內彷彿是停住了。
少林功夫全國聞名。
少林寺內一片中國最大的塔林,內有二百多座佛塔,每一座都是少林歷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寢,各座均有雕刻和題記,體現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寺內武術館每日並會有少林武術表演,如拳法、刀槍棍法、硬氣功及武術教學等,讓參觀者可以近觀這種博大精深兼涵蓋華夏文明的武術瑰寶。
少林寺內武術館每日有武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