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號線琶洲西區至冼村區間盾構施工現場俯瞰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通訊員陳子昕、陳虎輝報道:連接南沙以及廣州主城區,時速高達160公里/小時的廣州地鐵十八號線,正式雙線下穿珠江施工。9月5日上午,直徑達8.8 米的“鐵兵39號”盾構機琶洲西區至冼村區間的左線隧道始發掘進,這將是廣州地鐵史上首次面臨盾構機長距離小半徑穿越珠江的挑戰。
十八號線鐵兵39號盾構始發
廣州地鐵迎首次長距離小半徑過珠江
琶洲西區站至冼村站區間全長3公里,南起琶洲西區站,采用兩臺直徑8.8米土壓平衡盾構機進行施工。此前負責右線隧道的“鐵兵40號”已于7月31日順利始發,現正在掘進中。兩臺盾構機始發后,將向西北方向行進,下穿啤酒博物館,然后以“S”彎穿過珠江拐向冼村路,沿冼村路向北行進約800米后到達冼村站。
到底盾構機會如何“S”型過江呢?廣州地鐵十八號線建設相關負責人吳曄暉介紹說:“所謂的長距離小半徑是指盾構機在掘進中需下穿珠江前航道約1600米(長距離),其中分兩次以半徑約600米(小半徑)進行轉彎(‘S’彎)。”道。盡管此前有多條地鐵線路曾成功下穿珠江,但這種長距離小半徑穿越珠江水系的施工在廣州尚屬首次,技術難度、施工水平要求、施工風險系數、外界環境敏感度在國內同類型施工中可謂首屈一指。
長距離小半徑過江難在哪?
作為廣州地鐵線網中首條時速達160公里/小時的全地下快速軌道交通,十八號線規劃在琶洲西區沿海洲路敷設,設置琶洲西區站與八號線換乘,在珠江新城沿冼村路敷設,設置冼村站,與十三號線換乘。而冼村路與海洲路東西方向錯開約1.7公里,同時道路兩側高層建筑密集,盾構機無法在過江前和過江后實現東西方向的轉向,所以,十八號線不得不在琶洲西區至冼村區間采用“S”型的“姿勢”過江。
記者了解到,盾構下穿段珠江水深為4~8米,而此次過江隧道頂距離河床底的距離為18~28米。在施工過程中,面臨著過江段地質復雜、周邊環境復雜以及水系環境風險大三大難點。
為此,廣州地鐵和參建單位將通過加強地面監測、嚴密控制掘進參數、做好同步注漿加固等方式,確保施工安全。尤其在穿越珠江前航道時,由于無法進行地面沉降監測,廣州地鐵主要通過洞內監測的手段加強監控量測。“洞內監測主要為隧道沉浮和水平位移監測,即對隧道拱頂沉降、隧道管片水平位移的監測,我們將及時反饋測量信息,指導盾構施工。”施工單位中鐵建十八號線七分部(十四局管段)負責人陳陣表示。“我們還在珠江堤岸和獵德大橋前后布控了多個高清攝像頭,并使用船只巡邏隨時觀察江面是否出現異常情況。”
十八號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3%
根據規劃,十八號線承擔著連通萬頃沙、廣州東站,輻射琶洲、廣州火車站、白云機場三大樞紐的重要任務,是目前國內設計時速最快的高標準地鐵市域快線。如何確保順利完成史上首次“S”型過江挑戰,對廣州地鐵來說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據廣州地鐵宣傳部溫美春介紹,截至目前,十八號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3%。9座車站中,8座正在土建施工,廣州東站正在進行施工前準備;8個區間中,5個正在土建施工,其他正在進行施工前準備。隴枕停車場出入場線正在土建施工,共有26臺盾構機正在掘進,萬頃沙車輛段、隴枕停車場正在土建施工。(注:文中提及站點均為工程暫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