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與美國總領事會晤,反對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香港商報网訊】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聯同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昨日下午拜訪新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請其向美國國會領袖轉交新民黨意見書,反對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2019》(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of 2019)。
指美國會無通過理由
新民黨意見書列明,新民黨支持修訂《逃犯條例》,因為該條例有助打擊跨境罪行,特別是涉及中國內地、澳門及台灣的跨境罪行。其實早於1998年12月9日,時任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已於立法會動議議案,敦促特區政府早日與北京當局商討有關移交逃犯及刑事司法互助的安排,以處理跨境罪行;而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亦敦促保安局盡快與北京當局達成安排。
回歸後,香港的民主及人權狀況一直良好。行政長官已於9月4日宣布正式撤回修訂條例草案,因此,新民黨認為美國國會沒有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2019》的理由。
新民黨強調,若上述法案獲得通過,將損害港美長期以來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及對香港的經濟、以及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觀感造成負面影響。新民黨強烈呼籲美國國會領袖不要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2019》。
美通过《人權法案》对香港经济有何影响?
针对香港反对派到美驻港领事馆集会,要求美国国会通过《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据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兔主席 分析,《人權法案》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不大,香港经济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有人认为香港在中美摩擦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判断,在贸易领域是不成立的。这个《法案》充其量也只有象征性意义。
推动这个议案的美国议员们认为,美国要捍卫其对香港的“自由和民主的历史承诺”,主要依据是《中英联合声明》,以及美国给香港的一系列好处。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定期评估香港的“自治”程度,评估中国是否遵守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基本自由等是否受到侵犯。
上面这些属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了,但这个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就是美国习惯做的事情。具体要看:如果北京不能按照美国国务院的定义去维护香港的“自治”,维护香港的“基本自由”,那美国会采取什么行动和惩罚措施?这才是关键。
按照目前的版本,美国的惩罚措施基本上就是两大条,
第一条是美国会去制裁他们认为参与侵犯香港自由有关的具体人士,不让他们进入美国国境、冻结他们在美国资产等。
第二条是说,如果香港不能足够自治的话,美国要重新评估给予香港的特殊经济地位。目前法案规定的就是要重新评估是否基于香港独立关税区的待遇。如果香港不够自治,那就要取消这个待遇,和中国内地一视同仁。
如本微博之前几日的文章指出,独立关税区在一个主权国家治下自治领里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的待遇,很少国家拥有这样的待遇。美国的海外领地如关岛、波多黎各等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所以美国这个要求,我们用我们的习惯表述翻译一下,大意类似于:我们要看一国两制的落实情况。如果两制削弱了,偏向一国了,我们就要把香港的贸易地位视同中国大陆看待。香港不能再拥有独立关税区的地位,应当被视为和中国内地一体、一样。
因此,这第二条是在制裁香港。
香港的反对派,特别是连登的青年认为这一条极度重要。按照他们的理解,如果美国认定香港不够自治,就能够单边全面取消对香港的所有特殊待遇,这将毁灭香港经济。他们也认为,贸易对香港极度重要,在中美贸易战中,香港作为“自由港”占有极度重要的作用,中国非常依赖香港。如果香港被美国通过这个法案制裁,相当于中国丧失了这个东方明珠带来的经济收益,得不偿失,这就要逼迫北京对香港收手。
这可不是少数人的看法,不光连登上的网友,许多从事金融和企业管理的上层中产甚至精英也有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个法案引发的制裁是致命性的,对北京会有非常大的冲击。
如果香港被取消独立关税区地位,就会被美国这一个国家视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内地同等对待。其最直接的影响是从香港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也将适用于中国作为原产国(made in China)的同等待遇。
以下是我的几点初步看法,主要是科普性质的。
1、法案提及的就是贸易领域,贸易只是香港的一个行业,目前雇佣人口约占全港五分之一,这个行业出现问题肯定对香港经济有影响。在我们看来,贸易及相关的物流、零售、旅游等都属于基层经济,而香港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最主要的行当是金融。金融与这个法案规定的关税区/贸易并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2、贸易/进出口行业)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转口贸易,第二种是直接贸易,通俗地讲,转口贸易就是在产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做中介、中间人。生产国是谁?比如说中国。消费国?比如说美国。中间人?比如说香港。依据中间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货品可以过中间人的手(买出来卖出去),或不过中间商的手,但核心事实是:产品是在A国(如中国)生产的,消费国是B国(如美国),这是A国与B国发生的交易,中间人是可有但也可以无,只是负责经手交易。中间的生意好做不好做,取决于两点,一是A国和B国是否生意做得好不好;二是中间人的价值是否重要,会不会被踢掉。香港目前的贸易格局:2017年商品进出口分别为4.3万亿港元和3.9万亿港元,加总相当于香港GDP的3.1倍,其中压倒性绝大多数——98%以上为转口贸易。
3、无论如何,对于各方而言,香港还都是一个不错的中介。在历史上,它凭借其深水港自然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了解外国贸易规则,拥有透明的、国际化的法律制度,在贸易服务上又有文化语言制度优势等,因此成为各方都愿意依赖的中间人,把转口贸易港(entrepôt)生意变成了经济支柱之一。除了美国外,香港也从事针对其他国家的转口贸易,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1980-1990年代制造业由港商的FDI投资产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把货品拉到香港再转口运往国外市场是顺理成章。这个经济格局当然也在近年来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即长三角港口开始崛起。
4、中美贸易:截至中美贸易摩擦之前都是不错的,香港当然是一个受益者。2017年,中美贸易经过香港转口的金额是3507亿港元,这是一个GMV的概念,规模可以占香港GDP的13%,但只占香港全年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8.2万亿港元的4.3%,说明香港依赖的不光是美国,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
5、近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诸港口(特别是深圳、广州),以及长三角港口的崛起,香港作为转口贸易港的中间人的地位是下降的。说白了,直接进出口就可以了,不需要经过香港。过去几十年,香港贸易出现了相对的重要性下降,作为一个经济体,香港经历的是经济重心由贸易向金融转型。在这个转型中,赢者是金融精英,输者是贸易行当的小业主和工人)
6、接着讲,转口贸易以外的第二种贸易是直接贸易。直接贸易就是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发生的贸易。我生产产品,卖给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什么情况下香港和美国/外国会发生直接的而非转口的进出口贸易?一、香港本地产品的出口:香港本地生产的产品(made in Hongkong)销售到美国。香港当年是有制造业(made in Hongkong)的,但80年代以降,制造业通过FDI方式转入中国内地,香港本身也就没有什么制造业了。二、香港的直接进口:香港本地直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实践中,这种情形的发生,要么是交由本地居民消费,要么是交由来本地短期访问的内地/境外人士的消费。(游客、水客……)。由于香港现在也没有什么制造业了,所以没有什么产品出口,但香港低税自由港,又是一个购(shui3)物(huo4)天堂,水所以产品的绝对进口量还是有的,2017年,美国对香港即录得32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最重要的顺差贸易伙伴之一)。本文附图一张即美国与香港的相互出口(2015年),可见美国对香港的出口是纯出口(卖给香港本地机构),香港对美国的出口则有一些是经由FDI的(美国投资香港企业与美国内部的贸易)。
7、本文无意写成成为一个对中美贸易的量化评估文章,还是回到主题:美国议员退出的法案的影响。首先,对转口贸易的影响。我发现还真有不少香港人认为香港的角色是可以以自由港的地位,帮助中国“规避”与美国的关税战,这足可见他们对国际贸易了解之浅。关税战是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关系,与中间人无关。如果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因为关税问题不能做生意,那么中间人自然也就没有生意可做。香港的中美贸易转口生意是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一个重大输家。对此,有许多的经济分析与报道。但还好就是中美转口贸易占香港经手贸易的比重本身也不大。另外也需要看美国对华关税制裁清单中有多少与香港转口贸易经手的产品相关。
8、对直接出口贸易的影响:香港每年对美国的直接出口非常之小,也就是个位或十来亿美元的概念。如果香港真的被取消独立关税区地位,这部分产品就会被视为made in China而被缴关税。但预计影响的人群和经济总量不大。
9、对直接进口贸易的影响:这个可以理解为香港的B2C业务。香港是一个高度自治,拥有独立海关、对外经济政策及税收政策的实体。如果被美国单方面取消独立关税区的地位,那么香港政府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对美国的缴纳关税。但看客都知道,如果香港政府对美国货品缴纳对称的高关税,就会影响美国产品在香港的销售。会影响中国内地游客在香港购买美国货,影响美国对香港的贸易顺差,但因为香港进口来自世界各国的产品,而美国对香港的零售出口本来也不多,所以对香港影响不大。另外,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对象。是美国在远东的2C产品销售中心。香港对美国缴纳关税,如果推高产品售价,降低竞争力,反而是美国企业所不能接受的,
10、对境外资金流入香港的影响。这个问题复杂一些。要看境外资金的具体来源、路径、FDI的产业,另外要根据投资人和融资人的角度分别分析。首先,如果是境外的业务投资人,希望借道香港,对中国进行FDI,生产产品并打算销售至美国,这部分投资人是会被打击的(其中也有港商、台商),他们会有动力把产业链转移至其他国家。如果发生这种情形,相应的,香港的转口生意也会受到影响:即他们在越南马来西亚设厂后,似乎没有必要必然选择香港为转口港。其次,如果是境外的财务投资人,希望借道香港对中国企业进行财务投资(股权或债权),那么他们只是希望获得分红及资本利得而已。这些中国企业可以是中国本地企业,例如房地产企业,并不涉及中美贸易纷争。这种投资属于金融行业,和本文提及的这个法案就没有关系了。
总结来说,这个《法案》会影响到所有打算通过通过香港投资内地,从事制造业行业,并将产品销往美国的那些企业与资金。但这样的机构应该不多。《法案》能够产生的影响很小。如果最后真的有企业是受害的,连带受害的也是为这些制造业企业提供贸易中转的贸易企业。
11、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香港金融行业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1)中国企业到香港去进行外汇融资;2)离岸资金在香港投资于中国企业(股权或债权)。这个离岸资金包括中国人的外汇,也包括外国人的外汇。其中美国人的资金只是一部分,还有庞大的中资企业、欧洲、中东、日本、新加坡和各地的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和贸易、关税区安排没有直接联系。
12、对敏感出口品的影响: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治下的香港出口敏感品(主要为军工科技)一向敏感,这个《法案》几乎不会有任何实质影响。
13、所以,香港反对派特别是激进年轻一代一个劲挥舞美国国旗,鼓动美国国会推动的《法案》对香港的经济影响是什么?
1)香港本身就是中美贸易战的一个巨大loser,这个事实和这个《法案》基本无关,《法案》的效果是中性的;
2)香港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品很少,因此《法案》通过认定made in hongkong = made in China,在这个领域很难对香港产生什么实质的、有广泛社会效应的影响;
3)香港对美国的直接进口品:如果美国基于《法案》制裁香港,香港要反制,对美国货品征税,那么会影响在香港销售的美国产品。美国产品只是一小部分,游客买的可能是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或其他原产国的产品,对香港影响不大,但对美国影响就大了,而且香港是面向全世界游客,包括东北亚、东南亚、欧洲、中东的,其作为离岸的东亚2C销售中心,对美国的商家意义重大。所以,美国业界和香港其实都有意保持目前的贸易安排
4)香港的转口贸易:香港98%的贸易都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才是中美转口贸易。香港的中美转口贸易将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受到重创,但《法案》本身并不一定会使情况变得更差,效果可能只是中性的。
5)外资借道香港对内地的FDI: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可能转移产业链,比如转移到越南和马来西亚。但这个举措和《法案》本身无关,法案的效果是中性的。
6)港资对内地的布局:港资如果对内地投资,生产制造产品并销往美国,受到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而不是《法案》的影响。《法案》的影响是中性的。
7)香港最核心产业:金融行业,关系不大,《法案》的效果对香港金融行业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
不少香港市民和反对派以为《香港人权和民主法》对香港会有灾难性影响,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市民和反对派可能对法案没有太多了解,我认为《法案》的议题比较具体,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不大。香港经济主要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香港市民自认为在中美摩擦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这个判断,至少在贸易这个领域是不成立的。这个《法案》充其量也只有象征性意义。
这个《法案》如果通过、执行,对香港的上层经济即金融行业的影响非常间接,基本可以说无甚影响。所以金融界人士们可以表示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