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盛芳龄 林丽青报道:70年風雨兼程,「中國第一僑鄉」江門隨着祖國共成長,同發展。70年時光流轉,江門緊抓機遇,以全新的形象出發,一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岸核心城市。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前夕,「國際視野下的灣區新起點」全球商報聯盟媒體高層採風行走進江門。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逾30家全球商報聯盟媒體高層,以及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新聞網的記者深入江門採訪報道,傾聽僑鄉新故事,探尋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實踐路徑。
三天的採訪下來,海外媒體高層普遍看好江門發展,期待江門能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機遇,打造成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憶往昔 崢嶸歲月稠
江門作為中國著名的「僑鄉」,江門全市人口420萬人,而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將近400萬,有海內海外「兩個江門」的美譽。
中國人特殊的「家」的意識,使世界各地的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始終難忘自己的根、自己的故鄉。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江門五邑華僑華人頻繁地往返家鄉,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家鄉與僑居國之間架設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樑,也讓今日的江門處處可見僑鄉文化底蘊。
江門的發展歷史也與華僑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全球商報聯盟媒體高層直觀了解到宏大的五邑華僑歷史。整個展覽分為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崛起、僑鄉新篇、華人之光六個部分,3.9萬餘件華僑實物,館藏文物之多、內容之豐富、價值之高位列全國同類博物館前列,全面展現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海外的艱辛創業以及回報家鄉的感人故事。
歐洲新僑網副社長寒梅告訴記者,曾經在採訪中聽老華僑講述當年被「賣豬仔」送到美國的故事,「他們都是被裝在一個罐子裏,每隔一定時間就放出來透透氣,很多人都是被生生憋死的。」回憶起華僑艱苦創業的往昔,海外媒體高層更加欽佩五邑籍華僑華人愛國愛家的精神。
「以前就聽說過五邑華僑很厲害,當時美國的太平洋鐵路就有五邑華工參與修建。這次來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參觀,更是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當時工作的艱辛。」《國際日報集團》副社長張萍表示,江門有?厚重的僑鄉文化底蘊,這次考察之後,她會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對僑鄉文化進行宣傳報道,希望能通過海外華文媒體的共同努力,將僑鄉文化更好地推廣到全世界。
賞碉樓 聽僑鄉故事多
桑梓情深是五邑華僑群體的共同特徵,除了早期的回鄉置業、建樓建屋,為改善家鄉早期的落後面貌,華僑捐資興建了新寧鐵路;在國家面臨外亂入侵之際,五邑海外社團更是籌款抗日、航空救國。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在江門捐資贈物、興辦公益事業達60多億港元,興辦僑資企業300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開平碉樓,用它一身滄桑,為僑鄉寫下一部部風雨飄搖的壯麗詩篇。在這沉澱了厚重歷史的建築前,時光輕輕停駐。「這些古建築古色古香,保留了很多非遺文化特質,尤其是在建築風格方面很有特點,」寒梅告訴記者,「這種民國特色在很多地區已被破壞得很嚴重,目前在開平地區能大面積地保留這種古色古香的建築,真是非常難得。」寒梅認為,開平碉樓不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更是留給世界的。「海外媒體人有責任把中國這種有歷史特點和文化傳承的文化遺產好好報道到海外去,讓更多的海外華人華僑知道。」
環球商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郭雲曾在多年前來過開平,但這次的參觀之旅同樣帶給了她不一樣的驚喜。「碉樓保護得很好,可以看出當地政府在這方面應該花了不少心思。」郭雲表示,如果時間允許,她會再去江門的其他地方逛逛,更好地感受江門的發展新面貌。
「在我看來,要想講好僑鄉文化故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深挖江門的歷史文化,將這裏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藉助新的傳播手段進行宣傳推廣。」在比利時《華商時報》主編姚偉看來,僑鄉文化只有通過影像展、圖片展的形式多「走」到海外,才能讓海外的僑胞更好地認識江門、了解江門。
「開平碉樓是我很久很久以前就想來看的地方。」美國商業新聞網董事何國禮在採訪的第一天就特別詢問了是否會去參觀開平碉樓。「那麼多年前,就有這樣的建築構圖和想法,非常先進。」何國禮告訴記者,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華僑特殊的「家」的觀念,無論走到世界哪個地方,落葉歸根的意識非常強。
看今朝 品僑鄉新變化
70年滄海桑田,江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江門等城市建設成為重要節點城市,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和世界華僑華人的引資引智創業創新平台,同時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拓展在金融、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等領域合作。
從滄桑厚重的華僑文化歷史長卷中走來,全球商報聯盟媒體高層繼續向前,深入採訪了江門在裝備製造業、健康產業等方面的最新發展情況,記錄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時代的新建樹。
在台山工業新城,廣東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重要站場之一,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深入廣東富華重工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實地考察,通過「江門智造」「江門創造」感受江門工業立市的成就。在粵港澳大灣區「智」造名企——無限極,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感受其「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探尋企業以高科技開發高品質中草藥健康產品的成功密碼,深度挖掘江門在推進大灣區建設中的「智」造力量。
目前,江門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機遇,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數據顯示,2018年,江門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均排在廣東省前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9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78年的100倍,比上年增長7.8%左右。
美國商業新聞網行政總裁繆國濟第一次來江門。「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重卡車軸的製造,而且工廠面積非常大,令人印象深刻,也從中看到了江門工業發展的硬實力。」繆國濟在參觀完富華重工後讚不絕口,表示江門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只要充分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江門的發展一定能再上一個新台階。
「江門充滿着活力,將來發展的潛力非常大,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江門海外僑胞眾多的資源優勢,江門在投資、工業發展、地方特色發展自己旅遊方面一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二次到訪江門的全球商報聯盟理事長張介嶺表示,江門人傑地靈,有那麼多聰明才智之人,一定能利用好國家改革開放和大灣區發展的大好形勢,走出具有江門特色的發展之路。讓張介嶺特別高興地是,此次採訪發現,港資企業對江門的發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展未來 冀僑鄉新發展
在新的歷史時期,江門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間,如何發揮江門的「僑鄉」優勢,人才是第一要素。在江門人才島,全球商報聯盟媒體高層獲悉,江門正以人才島為依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高地。
江門人才島定位為「珠三角高品質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示範區、國際人才雲基地」。發展目標是到2021年,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配套設施;到2025年,建立區域人才示範基地品牌,打造中小型智慧城市標杆;到2030年,將江門人才島打造成國內一流的人才發展政策和人才服務機制示範區,打造成立足江門、服務灣區、面向全球的國際人才示範基地。
據悉,江門人才島全島開發項目規劃範圍為潮連島全島,總面積12.68平方公里,合計約1.9萬畝,總投資約380億元,先期開發投資280億元,主要建設島嶼路網及管網等市政工程,大型公用工程,廣場、綠地及公園等基礎配套工程,建築工程等。後期開發投資約100億元,主要建設3條過江通道。
目前,江門人才島正全面推進項目工程建設,主要開展人才島基礎設施建設、景觀改造工程和公共服務工程,2018年完成固定投資25億元,2019年計劃建設項目總投資30億元,目前已完成項目和已動工項目18個,完成投資總額超15億元。不久前,江門市蓬江區政府分別與化外和騰訊簽署合作協議,騰訊「WeCity未來城市」落地江門人才島,江門與華為將合作將江門人才島打造成為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杆和粵港澳大灣區信息通信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對於江門在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做法,海外媒體高層給予了高度肯定。在何國禮看來,江門現在發展太快了,交通也很便利,對人才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國家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海外華僑如何參與其中,這個值得大家思考。」何國禮說,「我看好江門的發展,希望江門能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我會利用好這次考察的機會,用手中的鏡頭和筆,將所見所聞告訴海外僑胞,向全世界華人展示改革開放以來江門的建設成果。」馬來西亞《光華日報》董事駱南輝表示,他以前對江門有過一些了解,這次的實地考察讓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江門魅力,希望更多的海外僑胞能多回祖國看看,感受祖國發展的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