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丁戶代表尊卑有序,按輩分依次拜祭。記者周駿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九九」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四大節日之一,新界鄉村村民遵循傳統於重陽節拜山祭祖,屯門陶氏宗族後代該節日前後均舉行拜山儀式,其中,重陽節翌日(農曆九月初十),陶氏四世祖二房浮翁陶公後代舉行拜山祭祖儀式,由房長主祭,燒三炷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酒、焚祝文及辭神叩拜,冀先靈保佑子孫平安。當日正值返工日,僅有屯門鄉5條村落十數名男丁戶代表參與儀式並代分「豬肉」。
92歲陶金華聽力雖減退,但還能行走,更跟足整個叩拜儀式。
屯門村落保留中國傳統
本地數個大宗族群聚居在新界西北及東北一帶,其中,屯門5條村落陶氏族群與鄧氏、文氏、廖氏、侯氏及彭氏原住居民保留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當中,屯子圍陶氏祠堂供奉有居屯門開基世祖文質陶公、二世祖處斯陶公及三世祖嘉儀陶公,重陽節前陶氏後裔先於重陽節前的初四、初八分別拜祭三位世祖(太公)。重陽節當日,陶氏各房族人拜祭本家直系祖先(祖父、曾祖父等)。重陽節翌日(初十)正午,有陶氏四世祖二房浮翁陶公後裔前往屯門鳳地花園山腳墓穴拜祭,其房長陶金華主祭儀式,率族眾先於祖墓后土叩拜、燒香,之後,再於浮翁陶公墓穴燒三炷香,司儀宣讀祝文,奉獻金豬、飯羹、奉茶、獻酒、焚祝文,冀先靈保佑子孫平安。身穿長衫的92歲房長陶金華,聽力已減退,但還能行走,更跟足整個叩拜儀式,生於1927年的他說,每年重陽節都參加拜祭,但參加人數越來越少。
司儀宣讀祝文,冀先靈保佑子孫平安。
尊卑有序由大到小拜祭
長老陶家得說,每年春秋參加拜祭差不多都是這些多,二房子孫分散於黃崗圍(今稱坭圍)、麥園圍(今稱青磚圍)、田子圍(今稱屯子圍)、大園圍(今稱屯門新村)和永安村(今稱藍地村)這5條村,現時,男丁約有500多個,男、女合共逾600人,今天能來的都是丁戶人家代表,負責幫各個男丁領表,沒有來的男丁都在返工。
該房陶氏21代傳人村民指出,陶氏家史多為口傳世襲,現時只有屯子圍陶氏祠堂供奉所有太公神位,四世二房未有設祠堂,所以,重陽節是其後裔重要的拜祭儀式,其中,太公分豬肉,農業社會豬肉是貴重食物,現時陶氏二房以派發20元港幣代替分豬肉,年過50歲男丁派2份表,尊輩房長更可共派7份表,共140元。整個新界傳統春秋兩祀,春分是拜自己的祖宗,秋分、重陽則拜祭所有氏族所有的老祖宗,之後才開始拜山頭,尊卑有序,由大到小依次拜祭。
陶金華主祭儀式,率族眾先於祖墓陶氏后土叩拜。
族群歷史上溯至陶淵明
初世祖陶文質第20傳子孫、陶兆林村長稱,香港屯門陶氏族群歷史可上溯至東晉時代的名將陶侃及其曾孫陶淵明。南宋末年,陶氏由廣西鬱林遷居廣東寶安。元明之際,陶文質與兒子處斯遷居屯門村,成為屯門陶氏始祖和二世祖。屯門陶氏的四大房,至今已傳至第二十四代,主要為陶嘉儀祖一系四房,長房松隱、二房浮翁、三房松友、四房松茂。
陶家得說,二房子孫分散於坭圍、青磚圍、屯子圍、屯門新村和藍地村這5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