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河水倒灌 下游泥沙淤積 火炭明渠活化 兩疑難待解

2019-10-28
来源:香港商报

   

村代表鄭志興建議,在明渠下游與城門河的結合處興建一座防洪閘,以阻擋河水倒灌。 記者 周駿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駿報道:2015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倡在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規劃新發展區排水網絡時,採用活化水體的概念。渠務署遵循當中提倡的概念,近日選定新界兩個明渠活化,其中,火炭明渠活化工程包括改造和擴闊上游明渠,重新鋪設現有河床和堤岸等,預計2024年第三季動工、2029年第四季完工,並於下年第三季進行環評等工作。火炭村村民均指出,樂見活化火炭明渠,惟活化後的清理工作並非簡單,因興建明渠時先天不足,每逢有黃色暴雨,與吐露港相連的城門河河水倒灌明渠下游結合處,上游沖落泥沙堆集於下游渠道,增加明渠河水氾濫;村民更質疑若有覆蓋明渠工程,日後清理泥沙技術能否到位。他們建議提升下游渠底高度或者於渠與河結合處興建攔水閘防河水倒灌。

火炭明渠全長約1.7公里,記者所見明渠下游通往城門河(橋遠方)。火炭村民希望明渠活化後,下游河水 不再倒灌至上游。

  村民建議築攔水閘門防澇

  渠務署日前發表於新界大圍、火炭兩個明渠項目工程簡介,工程包括在明渠附近鋪設行人徑及觀景台等。兩項工程將在2024年第三季動工,2029年第四季完工。其中,長約1.7公里,寬10米至35米的火炭明渠狹窄和斜度較高,洪水會在暴雨期間迅速來臨,疏散會有困難,同時水深和高速的水流,也會容易使行人遇險,故此,火炭明渠不具備讓市民進入活化後河道的條件,而在活化方案工程立項後,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考慮增加更多近水活動設施,讓公眾更能近距離接近水體。該署計劃改造和擴闊近桂地街的上游明渠,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及改善排水,又會重新鋪設現有明渠的河床和堤岸並引進綠化元素。

  火炭村村代表鄭志興表示,樂見政府終有活化火炭明渠初步方案,惟活化後清理工作並非簡單,因興建明渠時先天不足,明渠下游渠底斜度不大,導致與吐露港相連的城門河水倒灌明渠下游結合處,每逢有黃色暴雨,明渠上游沖下來的泥沙堆集於下游渠道,增加渠水氾濫成澇,同時,活化覆蓋明渠後清理泥沙技術能否到位。有村民建議提升下游渠底高度或者於渠與河結合處興建攔水閘門防澇,鄭志興贊同建議,如果將明渠下游出水口渠底加高,相信有效降低城門河水倒灌明渠。他亦認同在明渠下游流入城門河的結合處興建排洪閘,黃色暴雨、打風時以渠閘控制水量,防止城門河水倒灌。

  倡上游建引水管分流洪峰

  另外,他也建議在上游興建一個引水管,分流洪峰水量,但無論政府採納何種建議都是一項大工程,不是那麼簡單,但希望政府所提出的改造和擴闊近桂地街的上游明渠,重新鋪設現有河床和堤岸等項工程能發揮排水功效。

  鄭志興談及他所知村史版本,該村300多年前臨河邊而建,故村名為河灘村,按客家話讀音為「可灘」村,英國人到新界時,則誤讀成「火炭」,港英殖民時期新界有數個村名均有誤讀,唯有約定俗成了,而事過境遷,現時火炭村地理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該村被高樓大廈、工業大廈包圍,成為「城中村」,當年,該村直面吐露港。

  在該村一同長大的兩名村民均講,50至60年代,他們常到渠旁釣魚,其樂無窮,惟1973年12月於沙田全面開展興建馬場填海工程,據知是當年香港最龐大的單一填海工程。工程共採土1600萬噸,填出共250英畝土地,曾夷平包括現時穗禾苑、新舊九肚及亞公角療養院區域的沙田4個山頭,對火炭明渠河水原有的清澈水質造成影響。

  社區主任冀工程盡快上馬

  民建聯穗禾苑選區社區主任陳壇丹表示,政府在過去進行一系列排污措施,包括現時仍在做渠務清理工程,惟從前景象不再,當然,希望活化火炭明渠能夠紓解民困並重現從前河水清澈的景象,希望地區人士多年爭取的工程盡快上馬,同時,亦希望在下游渠段增加康體休閒設施,而村代表建議興建明渠引水管方案難度大,但他亦會先以個人名義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村民建議。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