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大咖深圳“論劍”:全媒體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2019-10-29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10月28日至29日,人民日报社联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共话新闻舆论新气象、媒体融合新未来。28日下午,作为本届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的“释放媒体融合新动能”内容分论坛、“媒体融合的实践与创新”技术分论坛和媒体公益沙龙率先在五洲宾馆举行。
 
众嘉宾现场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新挑战与新机遇。
 
  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以“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旨在搭建集媒体融合战略研讨、经验交流、技术展示、资本对接于一体的权威平台。论坛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媒体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创新精英、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新挑战与新机遇,共谋协作之方和成事之道。
 
  观点碰撞

  权威发声如何传播正能量?
 
  “当初我请教过一个自媒体人,怎样才能火?他就说写写写。”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麻辣财经工作室牵头人李丽辉谈到如何打造“爆款”时表示,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新闻生产机制也是全新的。他们一直在埋头苦写,但是写的稿件都不一样,“不一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个性化。”不管是供给别的平台的稿件,还是提供给自己的各个平台的稿件,都不一样。在媒体传播中,如何能让正能量更好地被受众接受一直是他们在探索的问题,李丽辉认为在传播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容错率,“要接一点地气,太高冷了受众反而觉得有距离感了。”
 
  团中央新媒体如今在网上被亲切地称为“团团”,谈到聚焦正能量传播,团中央宣传部传播处处长吴德祖说:“社交媒体改变了传统金字塔式的结构,现在发出的声音可以同时被几千万的年轻人听到,这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主流的媒体和权威的媒体首先得快和准,第二要突破传播壁垒,即“破圈”,第三要学会“网言网语”,要突破代际传播差异,努力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原住民。
 
  打造融媒体品牌如何创新?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外籍专家司徒建国以自己的品牌《司徒建国秀》为例,讲述了如何尝试用新的方式给观众新的体验。他说,节目针对文化冲突,设计了有意思的脚本且故事全面,从英式幽默的角度切入,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因为外国人对中国是有偏见的,只有打破这一观念,才能拓宽受众,不仅是中国受众,同时也让外国受众更了解中国。”
 
  “梨视频的主旨就是中国故事的细节讲述。”梨视频运营总监孙翔表示,为了抓住日常细小的故事,他们在制作方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了原有的只有专业人士创作的传统体系,开创了拍客体系。全国各地约6万的核心拍客,将他们的作品上传到编辑部,编辑部从中筛选挑选出所需要的视频。
 
  主流媒体如何向智能化转型?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何崑介绍,今年,南方日报斥资36个亿打造了一个智慧型媒体文化园,旨在培养生态,为融合创新创造条件。在何崑看来,中央媒体由于具备雄厚的财力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在技术探索方面走在媒体前列。何崑预测,未来全国的媒体格局将只有几家平台类媒体,县级融媒体则成为以视频和AI为主要内容的平台。
 
  面对5G,杭州趣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倩认为,沉浸式新闻的趋势已经开始。李倩表示,今年以来,北京、杭州、云南的媒体技术大会上有大量VR设备的厂家参展,这在过去并未发生过。视频新技术的运用将给媒体带来新的用户关系,传统媒体在硬新闻、时政新闻的生产方面具有优势,行业和媒体的结合也将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科技如何助力媒体与公益走向相融?
 
  “公益不再停留在感动,而在走向理性。”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谈道,企业在做公益的时候要有敬畏之心,因此建立用户的信任很重要。她认为,公益平台可以通过技术上的一点点努力,让用户在捐款的那一刻冷静一下,关注下捐助项目现状、受助对象情况,这也是对用户对公益项目透明性强烈期许的回应。
 
  滴滴出行企业社会责任总监罗真真也针对企业如何利用科技做公益分享了滴滴的经验,“我们通过邀请社会组织入驻滴滴公益平台,让出行场景下的用户与公益场景下的用户相融合。”滴滴公益平台从1.0阶段到2.0阶段,走过了从关注产品无障碍功能,到助力环保,再到链接公益人和日常出行人价值的路径。

  聚焦大咖

  “大眼睛”拍摄者解海龙:
 
  辗转1年踏遍12个省 捕捉渴望上学的眼神
 
  “1991年,我买了地图,东拼西凑找到经费,坐着硬座火车,搭拖拉机、驴车,走进边远地区进行采访。”在28日下午举行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媒体公益沙龙中,希望工程标志性图片《大眼睛》拍摄者、著名摄影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解海龙,以《大眼睛的希望》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用亲身经历的故事,讲述了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大背景下,身为一个专业摄影家,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希望工程所做的努力。
 
  那一年,解海龙在大山里辗转,脚步遍及12个省、28个县、100多所学校,拍摄用了70多个胶卷。拍摄下许多期盼的眼神,记录下一个个辛酸的故事。他曾经遇到拍摄到的对象反映了该地的“土老旧”,而遭到不愿曝光的地方领导的阻挠,也曾有过拍摄不被理解而发生肢体冲突的遭遇。
 
  1992年,解海龙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他所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包括广为人知的《大眼睛》,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经过媒体报道,效果始料未及,越来越多的国人看到照片受到感染,全国各地给“大眼睛小姑娘”的汇款资助单纷至沓来,最多时一天就有数万元。数十万大、中、小学生更是蜂拥而至解海龙的影展。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摄影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他所从事的教育扶贫事业的崇高意义。
 
  在解海龙看来,上世纪90年代以“我要上学”为主题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眼睛小姑娘”也完成了她为教育扶贫事业薪火相传的社会价值。而解海龙自己也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用镜头助力孩子们的上学梦,让无数孩子实现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专家圆桌:沉浸式新闻或成未来趋势
 
 
  10月28日,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在下午的“媒体融合的创新与实践”分论坛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何崑、福建日报信息技术部主任柯机榕、杭州趣看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倩、阳光云视公司视频云事业部总经理曹飞围绕“主流媒体如何向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转型”进行了圆桌对话。
 
  何崑介绍,南方日报今年以来在媒体与科技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南方日报今年斥资36个亿打造一个智慧型的媒体文化园,这个包含五六栋楼的5G智慧园区包括三分之一媒体、三分之一科技和三分之一文创企业,旨在培养生态,为融合创新创造条件。此外,南方日报与复旦大学合作的知识工厂除了过去的互动百科之外,还增加了智能问答。
 
  在何崑看来,中央媒体由于具备雄厚的财力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在技术探索方面走在媒体前列;而对盈亏自负的省一级媒体来说,因为每一分钱都是市场上赚的,很讲究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不能做太多尝试。何崑预测,未来全国的媒体格局将只有几家平台类媒体,县级融媒体则成为以视频和AI为主要内容的平台。
 
  柯机榕认为,媒体“移动优先”需要落实在考核机制上,还需要有技术性的保障。
 
  面对5G,李倩感知到的趋势是沉浸式新闻的趋势已经开始了,李倩表示今年以来在北京、杭州、云南的媒体技术大会上,有大量VR设备的厂家参展,这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在客户端上体现为出现了更多的沉浸式、互动式视频。这说明沉浸式新闻的趋势已经开始爆发。
 
  李倩认为,视频新技术的运用将给媒体带来新的用户关系,传统媒体在硬新闻、时政新闻的生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传统媒体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行业和媒体的结合将带来新的商业价值,媒体+超高清4k+机顶盒的结合,可能会将电视过去流失的大屏用户重新找回来。李倩认为视频和媒体的结合拓宽了媒体的服务边界,使媒体全链接到大屏和小屏。
 
  曹飞认为,传统媒体要在互联网上建立“漏斗”,把互联网的用户、粉丝“漏”进自己碗里,变为媒体自有的私域流量。因此,融媒体运营应该包括三层,第一层是利用互联网所有的通讯手段,将信息用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第二层是将用户转化回自己的客户端,“漏”进自己的碗里,以进行后续的用户运营;第三层是回归传统介质,利用电视、报纸对信息做深度的勾勒。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談媒體融合: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把“有意義”做得“有意思”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致辭
 
  10月29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召開,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發表題爲“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致辭。以下是致辭全文:
 
  今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政治局同志來到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央政治局今年的首次集體學習,就聚焦媒體融合這一主題,更是把“課堂”設在人民日報社媒體融合發展第一綫,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媒體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深刻分析了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科學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明確提出了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大任務,可謂高屋建瓴、深謀遠慮。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對我們既是目標又是方向,既是鼓勵又是鞭策,我們只有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把握主基調,彙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才能不負中央的要求、不負時代的召喚、不負人民的期待。
 
  近年來,人民日報社堅持守正創新,把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作爲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堅持導向爲魂、移動爲先、內容爲王、創新爲要,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傳播矩陣,打造融合傳播精品,取得了積極成效。現在,人民日報社已經形成了涵蓋報、刊、網、端、微、屏等10多種載體、綜合覆蓋受衆超過9億人次的“人民媒體方陣”。在做好內容建設的同時,我們發力平臺建設、技術建構,不斷擴大地域覆蓋面、人群覆蓋面、內容覆蓋面,彰顯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事實證明,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激發了主流媒體的生産力、創造力、影響力,打開了新空間,闖出了新天地。
 
  融合發展是一道必答題,也應該成爲媒體的一道加分項。它不是應時之需,而是命脉所系;不是跟風之舉,而是發展之要;不是短期之爲,而是長遠之謀。面對全媒體時代,尤其是在5G加速商用的背景下,融合發展不是一家或幾家媒體的事,也不僅僅是媒體行業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媒體融合發展的生態。我們和深圳共同舉辦論壇,就是想搭建一個交流思想、啓發思路、激蕩思維的平臺,展示成果、促進合作、共同提高,希望以這個論壇爲契機,推動整個媒體融合明準則、守準繩、瞄準星。借此機會,我想從內容、生態、技術三個方面,與各位分享3點認識和體會。
 
  一是內容建設既要音準“上調”,也要觸點“下沉”。習近平總書記强調,在信息生産領域,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的發力,還得從需求側著眼,努力優結構、調産能、降能耗。現在,我們的年輕一代都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信息渠道多、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個性也更鮮明。主流媒體的思想優勢、價值判斷、觀念引導,說到底,要通過他們的接受度來實現、來體現。一方面,我們的內容生産不能降格、降調,要保持政治本色,堅守社會責任,不能犯方向性、原則性、顛覆性的錯誤。同時,我們的觸點也要“下沉”,不能“自說自話”“自娛自樂”,更不能“自以爲是”,而要瞭解、親近目標受衆,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把“有意義”做得“有意思”,這樣才能用優質內容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形成思想輿論的强大引領力,營造意識形態的清朗空間。
 
  二是生態建設既要“强點”,也要“擴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影響力版圖的形成,需要一種全方位、全覆蓋的“傳播生態”理念。讓很多主流媒體同行困擾的一個問題是:爲什麽我們有很多爆款産品,却沒有留下用戶?我認爲,如果說爆款産品是“點”,那麽要留下用戶、成就品牌,還需要由點到面,形成新型傳播格局,構築新型傳播平臺,建設兼具主流價值與創新活力的全新傳播生態。目前,人民日報社已經建設了人民日報中英文客戶端、人民網、黨媒信息公共平臺等屬?自己的傳播平臺,同時也很好運用了微博、微信等商業化、社會化平臺,讓人民日報離人民更近。既推動我們自己媒體方陣的形成以及新聞生産一體化,也努力建設聚攏優質新聞資源的平臺型媒體,放大主流價值影響力。
 
  三是技術應用既要“借力”,也要“自力”。全媒體時代,內容與技術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優質內容只有借助先進技術,才能傳得更廣更遠。研發互聯網技術不是媒體的長項,但互聯網技術在媒體的應用,應該成爲我們的長板。今年7月,人民日報社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建設5G媒體應用實驗室,聚焦5G環境下媒體應用和産品創新;日前,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正式成立,人民網內容科技戰略布局也正式開啓,希望實現內容傳播與先進技術的融通共享;昨天,由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研發的中國媒體融合雲2.0版上綫,致力于幫助各省區市構建融媒雲平臺,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這些都是我們在媒體技術方面的最新探索。目前,我們還在加快組建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媒體融合是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只有熱情擁抱先進技術,廣泛運用成熟技術,探索形成核心技術,才能讓技術成爲媒體融合的發動機和加速器,更好地服務內容生産與傳播。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憑著“敢爲天下先”的精神、“向前走,莫回頭”的激情,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不斷前行。媒體融合發展,也需要這樣的氣質和擔當,讓我們積極勇敢地投身這場必須打、必須贏的遭遇戰、陣地戰、决勝戰,全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建設新型主流媒體,開創媒體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 打造″一库两翼多平台”
 
图为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
 
  10月29日,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在论坛上指出,科技日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逐步走出了传统媒体发展的困境,将深入实践”一库两翼多平台”的转型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25讲话”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李平表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应该具有一体化发展、流程优化与平台再造、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内容技术平台终端和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据介绍,在科技部党组的指导和支持下,科技日报社已经迈出了向新型主流媒体整体转型的步伐。明确了着力打造以中国科技资讯库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为两翼,多平台智能化媒体和智库型媒体为特征的”一库两翼多平台”的转型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为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从转变观念做起,科技日报社对报社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技术保障、传播渠道等进行了全面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将多年形成的以科技日报这一报为主的办报思路,转向以中国科技资讯库为根基,报网微端刊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二是调整组织架构,将报社各类采编部门一体化设计,各传播平台统筹策划,各有侧重;三是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班子成员不再分管具体部门,而是按不同业务流分工,体现全报社整体运营为目的的一盘棋管理;四是加强技术支撑,以新技术应用为黏合剂,将报、网、微、刊、端等的资讯内容,统筹到”一库”中,解决各平台分散割据、数据难以共享的局面;五是拓展传播渠道,构建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县的科技资讯服务和科技资讯资源融合网络,把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其中。
 
  同时,科技日报社还牵头成立了国际科技传播联盟,着力构建联通中外的科技外宣网络。
 
  “虽然我们向新型主流媒体整体转型的时间不长,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但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走出传统媒体所焕发出的活力。”李平表示,下一步,科技日报社将继续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整体转型步伐。一是在新型主流媒体的受众服务功能上,实现由智能媒体向智库媒体的转变;二是以技术赋能为关键抓手,通过新技术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夯实发展根基;三是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分众化、差异化,进一步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
 
       来源:深圳商报 晶报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