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媒體發現肇慶之美 進新區展望未來二十載 走老城感受底蘊逾千年 ——港澳媒體發現肇慶之美

2019-11-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肇慶七星巖
 
  【香港商報訊】記者余文蓮 盧偉 童越  王嘵蕾報道:肇慶新區是港澳媒體肇慶行的首站,步入科技創新中心,登上硯陽湖觀景平臺,下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走進肇慶首家正式授牌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新區到處所煥發的生機活力。從這個窗口能感受到肇慶舉全市之力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開創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新局面的遠大前景。
 
  這種對未來的開拓,又是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來到端州區,看梅庵古剎、宋城墻、七星巖千年詩廊,所折射的是--有著2200多年歷史嶺南名郡的厚重底蘊。并且,作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星湖風景名勝區讓一眾記者驚呼,比照片拍出來的還要美。
 
  打造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肇慶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于曉軍向港澳媒體一行介紹了肇慶新區的發展情況。記者了解到,肇慶新區于2012年10月掛牌成立,是廣東省重大發展創新平臺、廣東探索新型城市化進程的先行區和試驗區,是肇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核心載體。新區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正在申請518平方公里擴容,首期開發核心區65平方公里,擁有內地在建單個體量最大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被國家住建部評為“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
 
肇慶濕地公園內的火烈鳥
 
  在新區臨時搭建的觀景平臺上,于曉軍詳細介紹了肇慶新區在交通建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工作。據悉,肇慶新區地處“三大經濟帶”交匯點,東融大灣區,西聯大西南,輻射東盟。九條軌道交通交匯設站珠西高鐵樞紐肇慶東站,五條高速公路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形成了廣佛肇“半小時”、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空鐵水陸”聯運條件優越的樞紐城市。
 
  “依山傍湖繞濕地,擁江抱峽望硯州”。據于曉軍介紹,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已獲廣東省政府同意、發改委批準,到2022年,特別合作試驗區發展框架和模式基本形成,發展態勢初步顯現,到2035年,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智慧化國際化新城。此外,備受港澳媒體關注的肇慶香港城項目已簽訂框架協議,總投資額約為300億元,總規劃面積約為4293畝。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載體之一,肇慶新區正在強勢崛起。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令人稱奇
 
  肇慶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呈網狀覆蓋肇慶新區核心區65平方公里,項目由45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和同步建設38公里市政主干道路組成, 總投資91億元,是內地在建單個立項體量最大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之一。
 
  當日,媒體一行近距離感受了地下綜合管廊的宏偉與精密。綜合管廊組合形態分2─4個倉不等,功能分電力(高低壓)倉、綜合(綜合線管、供水)倉、污水倉和燃氣倉。系統附屬設施含消防、通風、供電、照明、排水、標識和監控等,設監控指揮中心一座。
 
  據介紹,該地下綜合管廊建成后將為新區建設低碳綠色、健康宜居智慧新城奠定堅實的基礎,項目亦得到了國家開發銀行的大力支持,已獲得項目政策性貸款65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5億元,是目前內地獲得國家政策性貸款支持最大的管廊項目。
 
  首家港澳青年創新基地生根開花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引起了港澳媒體一行的關注。4位香港青年創業者向媒體們分享了他們在肇慶創業的經歷。迪奧沖脈電鍍(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偉光在線路板行業工作已30年,其公司是香港缐路板協會會員。黃偉光表示,之所以選擇在肇慶“落戶”,主要是被政策和環境所吸引,一網式政府服務令到注冊公司等手續非常便捷,公司可享受各項惠企扶企政策,以及補貼、住房等方面的福利,感覺發展前景很好。再加上高鐵開通后,往返僅需一個多小時,非常方便。 
 
  記者了解到,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被納入廣東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臺“1+12+N”規劃布局,推動建設肇慶新區科技創新中心、啟迪科技城、保利商務中心、肇慶東站交通樞紐綜合體等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為在肇慶創新創業的港澳青年提供創業輔導、財政補助、稅費減免、企業孵化等服務,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到肇慶就業創業。來自明湖信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唐震宇與梁鑒坤都是暨南大學的在讀博士,公司成立雖然只有三個多月,由于基地為他們提供了三年的免租期,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肇慶。肇慶進豐科技顧問有限公司CEO朱景榮告訴記者,他向很多身邊的朋友推薦了肇慶新區的創業環境,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能夠來到這里發展,而他自己也正在制作一套關于懷集山區扶貧的網劇,希望透過影視去加大懷集農業,與香港、廣州、深圳的合作。
 
  香港奇點財經總編輯楊彥春表示,此行深刻感受到了肇慶的優勢獨特,啟迪科技城孵化了很多包括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的港青企業,雖然行業不同、創業者年齡不同,孵化系統如慈母般一路護航,可見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撐,讓創業者能夠其樂融融,也讓肇慶新區充滿了潛力。
 
  歷史文化名城現人文厚重
 
  當天下午的采訪集中在老城區--端州區,先有端州再有肇慶,肇慶文化多發跡于此。據悉,肇慶市有文物古跡300多處,當天參觀了其中最精華的宋城墻、梅庵、七星巖摩崖石刻。這些古跡也與肇慶三位名人有關。
 
  梅庵賞北宋斗拱
 
  梅庵是為紀念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而建的。門前一棵巨大的普提樹,讓記者們眼前一亮,據介紹這里有著一千多年歷史。而更精彩的還在后面,在“大雄寶殿”下,講解員指著牌匾上的斗拱向記者介紹,這里為廣東最古的木構建筑之一。斗拱為外轉七鋪作單杪三下昂,拱枋用串拱木貫穿緊固,結構和技巧別具一格,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構架的形制和做法,為廣東現存宋代木構建筑的孤例。大雄寶殿后的六祖殿則是清朝斗拱建筑風格。
 
肇慶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于曉軍(右)向采訪團團長,香港商報副總經理徐文(中),香港商報廣東分社社長帥俊(左)介紹肇慶新區建設情況(攝影盧偉)
 
  梅庵是六祖慧能插梅之地,也因此而得名,記者們都想看看當年慧能所插的那株梅。不過據介紹,因生長期沒那么長,此梅已見不到,但是梅園卻沿襲下來。每到冬末初春,梅庵殿堂前后,放眼望去,宛如星星點點的雪花散落在嶺南名剎禪宗勝境,梅庵香雪成為肇慶八景之一。
 
  宋城墻見識九種墻磚
 
  未到宋城墻,先見披云樓。據稱,這里不僅是廣東省唯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集防洪、防御功能為一體的古城墻,也是當年包拯主政端州三年的府衙所在地。
 
  在朝天門下,記者們從不同形狀來判斷城墻上的磚到底是那個朝代的。據考證,古城墻體上有宋、元、明、清、民國歷代的青磚,甚至保留了整段宋磚筑砌的城墻,宋代青磚規格為:360×180×60(毫米)。磚有九種不同的規格,是歷史上多次修葺的證據。全長2.5公里的古城墻是肇慶標志之一,據介紹,肇慶正在進行古城復興行動,再現當年歷史風貌。
 
  千年詩廊大飽眼福
 
采訪團在肇慶七星巖合影
 
  來到七星巖景區的石室洞,這里是七星巖中的最大溶洞,據介紹七星石有500多處碑刻,這里就集中了300多個碑刻,是七星巖碑刻最集中的地方。從洞外開始,就有多幅有著悠久歷史的碑刻,如李北海記。據稱,還有在肇慶繪制了世界第一張中文版的世界地圖--意大利人利瑪竇的碑刻,只是沒人能看得懂。記者們穿洞而過,沿途崖壁上都是各種字體的中文碑刻。對書法頗有研究的流動媒體記者王運豐看得很仔細,他表示開了眼界。據介紹,這里碑刻主要以明清為主。
 
  山湖江城放異彩
 
  為了讓記者更直觀地體會“山湖城江七星城”。當天專門安排坐船參觀星湖國家濕地公園。開了三個多小時車,專程從香港趕來的香港衛視劉紅記者,還未上船就驚呼沒想到廣東有這么美的地方。她說,這里她第一次來肇慶,看到實景比照片還要漂亮。她說這趟來得真值。
 
肇慶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于曉軍向采訪團介紹肇慶新區地下管廊的建設情況(攝影:盧偉)
 
  如果說步行是看的中近景,船行則多是遠景,遠處的鼎湖山,山與湖的配合,在船上能更得其美妙。船行到島上,走棧橋參觀丹頂鶴園、火烈鳥島,讓記者興致備增,據介紹中國的9種鶴這里有三種。還能看到雁鵝、鴛鴦。不少記者說真想住到肇慶來。據了解,肇慶集多個美譽于一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現在又有一個新稱謂,粵港澳大灣區最美的生態綠洲,森林覆蓋率71%,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是融“山湖城江”一體的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鼎湖山和七星巖組成的星湖風景名勝區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
 
肇慶新區一角(攝影:盧偉)
 
  入夜,記者們來到星湖景區的牌坊廣場上賞燈光噴泉,山湖與光交相輝映,令人流連望返。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