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采风团在白沙书院合影留念
【香港商报讯】11月15日下午,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一行参观了良溪古风、柳桥唤渡、白沙书院等江门人文历史景点。在白沙书院,作家们品茶道,赏古琴,即兴挥毫。采风团团长朱秀海说,江门是岭南大儒白沙先生的诞生地,白沙先生“心有宇宙,心有国家天下”的哲学思想和今天在江门看到的敢想,敢做,创新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白沙精神就是江门的精神,心有宇宙,心有家国,心有天下的精神。”
白沙书院切磋书法
陈白沙先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其学术思想确立了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是广东唯一一位入祀孔庙的明代大儒。本月底将迎来陈白沙诞辰591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来到白沙书院,感受茅龙笔书法文化。作家们对书法颇有研究,周桐淦和徐剑探讨称,茅龙笔兼具柔美和硬朗的一面,独具特色。“硬,本身就具备了留白的功能。”徐剑说。当天,作家挥毫泼墨,抒写对江门文化的寄怀。
在白沙书院,作家们参观了献章堂及书法长廊。第二次到江门的采风团团长朱秀海说,白沙先生是中国史上的名人,中国儒学发展到心学才到了知行合一。“白沙先生讲:心有宇宙,心有国家天下。”朱秀海说,一颗心能包容宇宙,并称八荒。“只要想到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没有障碍。”在他看来,新物理学的观点也佐证了心学观点,“事情已经想到了,它就处在正在发生,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三种时态中。”朱秀海认为,心学的观点,对今天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关联的。
“它鼓舞中国人不害怕艰难、未知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想象的,可以去行动实现的。”朱秀海指出,江门要大力宣扬白沙文学的思想,江门能诞生处相白沙先生这样的大哲学家,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大事,他提出心学的思想,和今天在江门看到的“敢想,敢做,创新”是一致的。“这里是白沙先生诞生地,和这个地方本身的文化有联系的,他又把这个地方的文化浓缩了,实际上白沙精神就是江门的精神,‘心有宇宙,心有家国,心有天下’的精神。”朱秀海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江门蓬江区非常珍惜重视陈白沙这张文化名人名片,从2010年开始连续9年举办“陈白沙文化节”,致力做大做强白沙文化品牌、推动白沙文化研究。据透露,接下来蓬江区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白沙精神”,努力打造“白沙故里”文化圣地,进一步提升蓬江区的地方文化形象和文化知名度。
良溪古村承载海外侨胞的故乡情
作家们在了解良溪古村历史
“珠矶留厚泽,蓢底肇鸿基”,在良溪古村罗氏大宗祠门前的对联,道出了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悠久历史。参加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江门采风行的作家们15日上午来到这里,感受古村落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
明朝初年以前,良溪村周边生长有许多蓢草,良溪又称“蓢底”,后因蓢草逐渐被灭,遗有溪流,又因溪水养育一方人,逐改称“良溪”,意为“良才大用,溪水长流”。
良溪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犹如世外桃源,背山而筑,面水而居,村落分布构成“弓”状,山水与古民居环境的组合,体现了旧时风水理论指导村落建设布局的综合价值。良溪古村开基久远,北宋时已有谢、龚、冯人氏居住。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罗贵率领36姓97户,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良溪。聚散随缘,迨至今日,罗姓成了良溪村的大户。
作家在良溪古村内参观
村里至今仍完整保存着许多清代到建国初期的建筑:有贞节牌坊、祠堂、庙宇、码头,驿道,护村墙、河,名人故居,商铺及明清古民居等。古村落中民居以砖木为主,砖、木雕刻十分精细考究,灰雕和屋内的水墨绘画都相当精彩,现在已成了村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
2006年良溪古村被省历史学家誉为“后珠玑巷”,2008年9月被广东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09年又被广东省建设厅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2月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广东名村”;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随后,采风团往蓬江区潮连街道卢边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卢边村却因独特的祠堂文化而吸引作家到来,领略浓厚的祠堂文化。
在卢边村一条500米的街道上保留着11座祠堂,号称“祠堂一条街”,是卢边村最热闹的村中心。这些祠堂皆始建于明清年代,鼎盛时期街上有24座宗祠,现在保留下来的还有11座。卢边村的祠堂数量、形态众多,保存完好,比较突出的是卢氏宗祠、封圻家庙、名宦家庙。这里的11座宗祠被修缮得熠熠生辉、肃穆坚挺,足见卢边村人对宗族的重视。
位于蓬江区潮连街道的卢边村的名宦家庙
名宦家庙是其中一座相当有气势的古建筑,从大门口进去,高高的门槛和两侧的抱鼓石,均显示出卢氏一族的显赫地位,三进式建筑,前、中座为庙堂式建筑,后座为庭院式二层楼建筑。家庙内的木、砖、石、灰雕塑都非常精致,其中四柱穿斗式梁架上有多达四层的木雕,更是名宦家庙的一大特色,这在广东的宗祠里也是少见的。名宦家庙于2000年列入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作者、编剧的朱秀海对江门古村落保护工作颇有感慨:“江门在保护古村古建上做得非常好,这些建筑是很有价值的,让我们从中看到江门厚重的历史文化”。
“这些古村落不能拆掉,因为在江门的众多海外侨胞心中,这就是他们的故乡模样”,他认为,侨胞与故乡的连续,需要思想、文化,同样也需要古村落古建筑,它们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维系是故乡与侨胞的亲情纽带。“希望江门能在古村落的保护中做得更好”。
据悉,江门市蓬江区正在推进棠下镇良溪村、荷塘镇南村村、杜阮镇长乔村、潮连街塘边社区卢湾村等4个乡村振兴区级示范村建设,已探索出一批城乡融合的新政策新机制新经验,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潮连开运景 江岛聚人才
如果说良溪古村承载了江门厚重的历史文化,那么在江门中心城区蓬江区的江心岛——潮连岛建设江门人才岛,则展现了江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快融入大湾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作家们到访江门人才岛的环岛公园示范段项目的首个景观工程—柳桥唤渡
采风团一行踏足人才岛,首先来到环岛公园示范段项目的首个景观工程—柳桥唤渡。潮连老八景之“柳桥唤渡”,最为潮连人津津乐道,也是江门文化的雅景传说。在这里,作家们依稀能触摸到当年古代文人墨客轻舟于河,游读静阅的雅事。环岛公园示范段项目已经成为人才岛对外呈现的第一张立体景观名片。
“要留住人才,就须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和载体,让人才展其能、尽其智、显其才。”人才岛是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平台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打造成为珠三角高品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际人才云基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标准,
江门人才岛项目总投资280亿元,2019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并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江门市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2018年9月启动建设以来,江门人才岛已动工项目达到39个累计完成投资超40亿元,更相继吸引了腾讯、华为等世界一流500强企业的落户参与共建。今年11月同步动工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科创中心、科技产业园(一期)、玫瑰园人才公寓等项目,昭示着江门人才岛从“建造环境”阶段正式进入“建造环境+筑巢引凤”的新阶段和新高度;项目建设也从基础设施建设向载体建设、产业引进等更高层次转变。
博物馆感受江门历史
作家参观江门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
参观江门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作家们被江门华侨华人的海外创业史深深感动。朱秀海说,尽管看到的是华侨先人悲惨的打工经历,但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内在的力量。劳工们通过诚实的劳动,与海外的当地居民一块做了很多事情,证明了很多东西。而在国家艰难的时刻,是华人华侨最先拿出钱来支持辛亥革命,支持孙中山先生。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新中国的诞生。“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江门的历史就是华工、华侨的历史,却是值得重新梳理。”
朱秀海说,今天看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会因为时间的延续,不会因为华侨离家国家的时间有多长,一直都在延续着,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不忘桑梓,不忘自己的国家,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非常了不起。
王炳根也表示,江门是个了不起的地方,他和福建一样都是侨乡。谈及江门海外华侨的发展史,王炳根认为,他们在海外落脚生根,到最后进入当地上流社会,一步一步走来非常不容易。他们将中华文化带到海外的同时,也带回来西方的文化,像江门的碉楼就体现出侨民的特点。王炳根对“侨民是革命之母”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认为江门华侨的支持对推翻满清的统治非常重要。
在博物馆参观期间,正好碰上当地的中学生到该馆参观。王炳根说,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参观,我当时就感受到了正气,“少年强,中国强”的那种感觉。他们对本土历史的热爱和了解,也会将江门的精神灌注到他们的血液中去。
衣向东则认为,看到第一代华侨人的勤劳、聪明和才智,华侨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江门给我的感觉特别好,格局非常大,这点与华侨华人有很大关系。”在衣向东看来,江门还有很多资源没有利用好,还没整合起来,应该打华侨华人牌,做大做强,做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