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以「創新島」促「逆生長」 打造大灣區數字經濟高地

2019-12-02
来源:香港商报

 

  正在建設中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黃裕勇、朱樺、林麗青報道:以琶洲試驗區為龍頭,打造大灣區「創新島」,海珠區正抓住「灣區」機遇保持「活力」,實現「逆生長」。1日,港澳媒體採訪團登上邦華環球貿易中心展廳,感受海珠區打造大灣區數字經濟高地的雄心;走入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體驗人工智能的魅力;泛舟國家級城央濕地公園——海珠濕地,享受醉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正如海珠區委書記馬正勇所言:「海珠的活力之源是保持對人才的持續吸引力」。當下的海珠,正以最優質的產業吸引人才,以最美的自然環境留住人才,實現城市的「逆生長」。

  琶洲打造灣區數字經濟高地

  要一窺海珠創新的氣質,琶洲試驗區不容錯過。站在邦華環球貿易中心展廳向下眺望,阿里巴巴、騰訊、唯品會、科大訊飛等創新龍頭的總部或者區域總部正在拔地而起。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三城一區創新核」中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正搶抓大灣區建設的機遇,乘新興經濟蓬勃發展之勢,積蓄着灣區數字經濟的澎湃力量,展現出打造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的氣勢。

  港澳媒體採訪團成員在科大訊飛瞭解人工智慧發展

  廣州市琶洲會展總部和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黨委副書記楊曉輝介紹說,整個琶洲島從西到東分成四個區,西區、中1區、中2區和東區。其中,琶洲西區(面積2.1平方公里)自2015年6月啟動開發建設以來,已引入了騰訊、阿里、唯品會、小米等一批互聯網等領域龍頭企業建設區域以上總部。它們計劃總投資725億元,建設21個重點項目,目前這些項目建設進展順利,18個項目已動工(其中3個已封頂)。

  然而,琶洲的新經濟發展創新大幕才剛剛開啟,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台之一,這裏將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在琶洲約12.5平方公里區域(未包含會展功能區),將打造一個致力於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合作發展、融合發展的試點示範平台。

  不久前通過的《琶洲地區發展規劃(2019-2035年)》展望,到2025年,琶洲地區基本形成以數字經濟與會展產業為引領的產業格局,實現地區營業收入約5000億元。到2035年,琶洲地區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會展產業集聚核、灣區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總部經濟增長極,集聚約80萬的高端就業人才,實現地區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成為華南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琶洲試驗區 海珠創新的龍頭

  在海珠「創新島」建設中,琶洲試驗區扮演着龍頭角色。楊曉輝介紹說,在龍頭企業在琶洲建設總部大樓的同時,正加快產業導入進程,已註冊108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今年1-9月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6.92億元,同比增長101.5%。

  龍頭企業集聚產生的輻射帶動效應也在琶洲加速顯現,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為主導的創新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近兩年,琶洲試驗區每年新增加市場主體2000到3000家,截至2019年9月31日,琶洲已有市場主體11794戶,其中企業比例達83.6%。

  港澳媒體團記者在體驗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

  今年前三季度,海珠區實現GDP 1450.34億元,增長8.1%,其中,數字經濟成為海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56.85億元,增長54.2%;互聯網+旅遊業高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1.83億元,增長32.7%;數字新零售模式快速發展,銷售額增長43.9%。

  港澳客運口岸碼頭爭取明年秋季開通

  在交通規劃方面,琶洲要構建空、軌、路、海多種交通方式協同的對外交通體系,在軌道交通方面,除了會有廣佛環線和穗莞深城際支線直達,另外還有要新增地鐵18號線、11號線和12號線。

  而其中尤為受到關注的是,琶洲還會新建一個港澳客運碼頭。在談到該項目的最新進展時,楊曉輝表示,位於琶洲的港澳客運口岸碼頭,力爭在明年秋季廣交會之前開通,屆時從這個碼頭乘坐海上快艇,2個小時就可達到香港機場,並且在碼頭就可以辦理值機和出入境手續等。

  目前琶洲的發展日新月異,琶洲西區規劃可供出讓的地塊共60個,目前已出讓42個地塊,地塊數量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為解決土地空間不足的問題,琶洲在重點開發琶洲西區的同時,目前已建立國際工作團隊,啟動對琶洲中、東區的城市設計和控規優化工作,琶洲南區也已先期簽約收儲2170多畝土地,未來琶洲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科大訊飛搶抓大灣區機遇

  助力廣州創新發展

  科大訊飛工作人員介紹最新的語音識別產品

  海珠優質的創新環境、人才政策能把人才引流到創新島,產業無疑是留住人才的蓄水池。當天港澳媒體採訪團走進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訊飛的華南總部,了解科大訊飛在華南市場所進行的源頭技術引進、頂層設計規劃、賦能行業應用、產業生態打造與創新企業孵化等方面發展。

  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副總裁吳駿華介紹說,科大訊飛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多項國際測評中佔據領先地位。

  在當天的參觀中,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應用受到港澳媒體的高度關注,媒體們用粵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分別測試訊飛語音的識別能力。

  據悉,2010年,科大訊飛推出全球首個提供移動互聯網智能語音交互能力的「訊飛語音雲」平台,截至2019年6月,在開放平台進行創業的第三方夥伴達到103萬家,總應用數65萬個,累計終端用戶數24億多。

  今天,科大訊飛已佔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以訊飛為核心的中文語音產業鏈已初具規模,牢牢把握了民族語音產業發展先機。

  廣州市琶洲會展總部和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黨委副書記楊曉輝介紹琶洲的發展

  落戶海珠深耕大灣區

  成立於2015年10月的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落戶海珠區,承擔?科大訊飛在華南地區的研發、銷售、交付以及創新項目孵化等重要職責,業務的地域範圍覆蓋粵港澳及台灣市場,目前已經形成「研發+諮詢+銷售+交付運營」的正向循環運營模式。

  科大訊飛已將業務拓展至港澳台地區,開展業務主要包括智能服務、智慧教育、大轉寫業務、智慧硬體銷售等。

  在談到科大訊飛在華南地區的未來發展時,吳駿華介紹說,位於廣州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大廈建設全面推進中,計劃於2020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科大訊飛華南總部將整體遷入辦公,標誌?科大訊飛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布局的深度實施,將為廣州人工智能乃至移動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參觀海珠濕地 廣州「綠心」洗肺

  參觀完海珠區先進的科技企業和產業發展規劃,1日下午,港澳媒體採訪團走進國家濕地公園「四顆明珠」之一、全國特大城市中心區面積最大的國家濕地公園——海珠濕地參觀。總面積約1100公頃的海珠濕地,位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南段,距新地標廣州塔僅3公里,被譽為廣州「綠心」。

  據介紹,海珠濕地主要由海珠湖及39條河湧組成,屬於典型的江心洲與河流、涌溝、果林鑲嵌而成的複合濕地系統,區域內河網縱橫交錯,濕地資源豐富。海珠濕地對調節廣州城市氣候、淨化城區空氣、調控城市水體、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起?極為重要的作用,與「北肺」白雲山並稱為廣州中心城區的兩大生態屏障。

海珠濕地生態環境優美

  目前開放的區域包括:海珠湖、濕地一期(龍潭水印區)和濕地二期(林洲鳧影區),總面積約5500畝。海珠湖陸地範圍為公眾開放區,年接待遊客近千萬人次;濕地一、二期為限制開放區,每日限制3000人入園。

  當天下午,港澳媒體採訪團參觀了濕地一期和二期。在龍潭水印片區(濕地一期),恢弘大氣的嶺南牌坊和古樸典雅的鑊耳屋已成為濕地標誌性建築,濕地美景與嶺南文化自然融合。記者採訪團一行搭乘電瓶車在園中遊覽。南國初冬,暖陽依舊,微風拂面,格外清爽,媒體記者們不由得感歎「真是舒服!」

  濕地內花紅柳綠,曲水流觴,水中藻荇相橫,觀之讓人心平氣靜。有媒體記者感歎,「這裏的水真的好清澈!」據海珠濕地工作人員介紹,水中荇草名為苦菜,有清潔水質的功能。

  記者了解到,海珠區是沖積而成的島區,區內河涌與珠江相連,均為感潮河道,潮差超過2米。濕地內有約40條河涌,蓄水能力約200萬立方米,藉助自然潮汐,2天可自然置換水體一次。

  打造國家級城央濕地公園

  海珠濕地的另一開放區域——海珠湖,開闊的水面已成為鸕鶿、鴛鴦、蒼鷺、斑嘴鴨等眾多水鳥的樂園。隨着季節更替變換色彩的田園花海與湖畔塔影交相呼應,人、花、湖、塔同入一框,更是市民賞花的美麗記憶。

  佔地約3060畝的林洲鳧影片區(濕地二期)則一派自然野趣。水系的清疏、古樹的保護、棲息地的營造等等,垛基果林濕地不僅挖掘和傳承了萬畝果園的精髓,更為眾多野生動物營造了濕地家園,成為市民可達、可觀、可放鬆和冥想的都市淨土。

  海珠濕地一直致力於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的修復,積極探索「濕地+」功能,開創全國優秀科普品牌海珠濕地自然學校,實施自然教育「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三進戰略,努力彰顯廣州綠心效應,不斷探索城市與濕地互惠共生的發展之路,打造「全國最好、全球標杆性」國家級城央濕地公園。

  據海珠濕地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獲得2016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全國自然學校(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

  2015年,869公頃核心區域成為廣州市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和廣東省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建設濕地公園。2018年海珠濕地保護模式改革案例——城央濕地建設與經濟互動發展探索新路獲評「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2017年,海珠濕地牽頭發起成立了中國國家濕地公園創先聯盟,並當選首屆輪值主席單位和秘書處常設機構,引領全國濕地公園更好發展。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