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效果圖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裕勇 朱樺報道: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下,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平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高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開放合作先行地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制度創新試驗田。
建設中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在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龍頭帶動效應加持下,海珠的產業與人口結構將實現蛻變。為實現老城區人才結構「逆生長」,廣州海珠區緊密圍繞「海珠創新島」建設,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在成功實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雙招雙引」工程後,2019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首次在粵舉辦就落戶廣州海珠區,將為海珠區加快構築具有高度競爭力、輻射力、引領力的全球創新人才戰略高地提供動力。
從邦華環球貿易中心的琶洲環球貿易中心展廳的落地玻璃窗往外望去,琶洲西區一覽無餘,遠處唯品會、阿里巴巴、復星等總部高樓已經成功封頂;國美、小米、華邦等大樓也已經拔地而起初見雛形;還有更多的總部大樓項目也在進行主體建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裏就是「海珠創新島」經濟發展的龍頭: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海珠濕地
琶洲將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萬億級產業集群
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簡稱「琶洲試驗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北部,是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琶洲約12.5平方公里區域(未包含會展功能區),打造一個致力於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合作發展、融合發展的試點示範平臺。
海珠區有軌電車
琶洲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之一,區位優勢突出,與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隔江相望,構成廣州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的「黃金三角」。區域內有千年商埠——黃埔古港、有60多年歷史的廣交會舉辦場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臨近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城等,高端資源和科技創新要素薈萃,是中心城區難得的一塊創新創業熱土。
海珠唯品同創匯
琶洲西區(面積2.1平方公里)自2015年6月啟動開發建設以來,已引入了騰訊、阿里、唯品會、小米等一批互聯網等領域龍頭企業建設區域以上總部。它們計劃總投資725億元,建設21個重點項目,目前這些項目建設進展順利,18個項目已動工(其中3個已封頂)。龍頭企業在建設總部大樓的同時,加快產業導入,已註冊108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4億元,同比增長94.5%,稅收11.07億元,同比增長35.3%; 2019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6.92億元,同比增長101.5%。龍頭企業集聚產生的輻射帶動效應加速顯現,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為主導的創新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近兩年,琶洲試驗區每年新增加市場主體2000到3000家,截至2019年9月31日,琶洲已有市場主體11794戶,其中企業比例達83.6%。
舊廠房改造項目BIG大幹圍藝術園
海珠區在重點開發琶洲西區的同時,目前已建立國際工作團隊,啟動對琶洲中、東區的城市設計和控規優化工作,琶洲南區也已先期簽約收儲2170多畝土地,未來琶洲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按照規劃,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未來將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
目前廣州市和海珠區正充分發揮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優勢、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所在地優勢和以廣交會為龍頭的國際展都優勢,加快建設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在琶洲疊加,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平臺,實現工作出新出彩,在廣東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勇當引領者,為大灣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構築創新人才高地助力老城區人才結構「逆生長」
隨着數字創新產業、會展產業、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由於琶洲的產業與人口結構蛻變,必將帶動整個海珠的產業與人口結構變革。
以阿里巴巴大樓為例,目前阿里巴巴在廣州已經達到7000多人,分布在13個地方辦公,預計明年大樓建成後進駐的員工將達到1萬人以上,琶洲西區的樓宇投入使用後,這一帶的就業人口將遠遠超過之前預計的10萬人。據測算,至2035年,琶洲地區將集聚約80萬的高端就業人才。
為適應創新型經濟對創新人才的龐大需求,今年以來,海珠區深入貫徹落實廣州市「廣聚英才計劃」戰略部署,緊密圍繞「海珠創新島」建設,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在人才工作上主動求變革、謀創新、尋突破、補短板,充分發揮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龍頭帶動效應,加快構築具有高度競爭力、輻射力、引領力的全球創新人才戰略高地,海珠人才工作實現「四個出彩」。
目前,海珠區將人才工作納入全區中心工作整體謀劃,?眼人才發展「最先一公里」,創造性地梳理優化了全區人才工作的組織架構、管理框架、政策體系、流程程序等,形成了以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為中心樞紐的人才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廣州市大力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海珠區已率先在琶洲建成保利天幕廣場、廣報中心等超甲級園區,為下一步深入推進人才「雙招雙引」工程,集聚更多國際化人才論壇、活動提供優質平臺和載體。
對於人才最關注的扶持政策問題,從今年初海珠區出臺「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及《廣州市海珠區支持創新人才集聚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突破性政策以來,累計已受理各類人才評定申報評定463份,現已評定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傑出領軍人才、名家巨匠、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創業人才等評定工作正有序推進。據估算,2019年海珠區用於專項獎勵人才的資金總額近9000萬元,為歷年之最,受到市場和人才的普遍歡迎。
為配合高端人才落戶對住房的需求,海珠區以人才公寓這個薄弱點為人才工作首個突破口,起草《廣州市海珠區人才公寓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計劃至2020年底籌集人才公寓2萬套、至2025年底籌集超過3萬套,至2035年為全區高端就業人才提供充足的安居保障。海珠將重點針對數字經濟、海歸、港澳人才年輕化、高學歷等特點,從居住戶型、公共設施、休閒配套等方面提供多元化、人性化解決方案。
逾百重大項目落戶海珠
今年來,廣州海珠區緊密圍繞「海珠創新島」建設,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經濟實現快速平穩發展。前三季度海珠區實現GDP 1450.34億元,增長8.1%,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其中投資發揮了促增長的關鍵性作用,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動海珠實現空間逆生長。
截至目前,海珠區引進逾百個重大項目,其中包含12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3個中國500強投資項目,合同利用外資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389.16%。
從項目性質和產業分布來看,海珠區實現央企軍團區域總部集聚、金融保險業集聚、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四個集聚」趨勢明顯,相繼引進大唐集團廣東總部及大唐國際廣東總部、世界500強利寶保險廣東分公司、三七互娛旗下趣虎網絡和滴滴、慧聰集團旗下電商平臺、山水比德、智聯招聘等企業。
為推動企業服務制度創新,海珠區率先提出了建立CSO首席服務官制度,並大力推進CSO首席服務官體系化標準化建設,已初步構建起「CSO首席服務官+專業服務官+屬地服務官+產業服務聯盟」體系,對全區行政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進行高度整合。
未來,海珠區還將推動兩大平臺建設:籌備成立「創新島」數字經濟產業聯合會,打造技術交流、人才交流、協同創新、資源共享的產業平臺;開發產業招商智慧服務平臺,建立線上線下同步服務、服務過程與服務結果同步考核的閉環式保障網絡。
今年4月2日海珠區發布《廣州市海珠區加快建設創新島若干措施》(簡稱《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共設置創新企業獎、新興產業獎、創新人才獎等六大模塊,並在專門章節針對落戶琶洲試驗區的專業服務業企業及專業服務大廈設置了獎勵,另對新落戶琶洲試驗區的總部企業進一步提高了獎勵標準。
為推動海珠區科技型初創企業發展,海珠區還推出科技型初創企業集中性投資後補助政策,建立集中性投資後補助資金池,首創將資金後補助「前補助化」,將科技型初創企業可能獲得的後補助資金提前集中支付,最高可達500萬元,解決初創企業資金緊缺、政府後補助資金到位時間漫長的問題。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構建審批程序最簡、審批時間最短、審批服務最優服務體系,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於2019年2月1日正式加掛「粵港澳大灣區廣州琶洲政務服務中心」牌子,成為全省首家為粵港澳居民和企業提供服務的大灣區政務服務中心,是集企業服務、涉稅業務、人才服務、通關貿易、自助服務、港澳青創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政務服務綜合體。
海珠濕地讓人才盡享絕佳城市品質生活
一流的產業需要一流的人才,也需要一流的城市生活環境,海珠濕地將為在海珠區落戶的人才提供一個盡享國家級城央濕地公園的絕佳城市生活。
海珠濕地位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南段,總面積約1100公頃,由海珠湖及39條河湧組成,區域內河網縱橫交錯,濕地資源豐富。海珠濕地對調節廣州城市氣候、淨化城區空氣、調控城市水體、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起?極為重要的作用,被譽為廣州「綠心」,與「北肺」白雲山並稱為廣州中心城區的兩大生態屏障。
目前海珠濕地開放的區域包括:海珠湖、濕地一期(龍潭水印區)和濕地二期(林洲鳧影區),總面積約5500畝;海珠湖——中軸線上的焦點,水鳥的樂園,總面積約1423畝;龍潭水印片區(濕地一期)——嶺南文化的傳承,濕地修復的典範,佔地約1000畝,是海珠濕地生態示範區;林洲鳧影片區(濕地二期)——自然野趣的果林濕地,佔地約3060畝,是秉持「自然、生態、野趣」理念打造的濕地核心區。
海珠濕地一直致力於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的修復,積極探索「濕地+」功能,開創全國優秀科普品牌海珠濕地自然學校,努力彰顯廣州綠心效應,不斷探索城市與濕地互惠共生的發展之路,打造「全國最好、全球標桿性」國家級城央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