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在白云機場推“智能+”旅客通關時間大減一半

2019-12-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關員運用5G眼鏡和手腕平板精準識別高風險旅客及行李物品(攝影:呂依)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通訊員關悅報道:12月25日15時許,來自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的近十個航班陸續抵達白云國際機場T1航站樓,約1500名進境旅客通過旅檢通道快速通關。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推進“智能+”應用,關員佩戴5G眼鏡、手腕平板等“智能穿戴”設備,在旅檢通道上對進出境旅客及其行李物品進行監管,在旅客行走之間,智能體溫監測系統自動采集完成體溫監測、放射性物質定位檢測儀對旅客是否攜帶放射性超標物質進行動態監測。透過廣州海關的“智慧旅檢”監管改革,守法旅客通關時間同比壓縮50%。
 
  小巧的5G智能眼鏡形似沒有鏡片的黑色半框眼鏡,鏡框轉角處裝有一塊小型反射式屏幕、攝像頭。而手腕平板設備則是一個手機大小、與海關綜合指揮平臺相聯動的智能終端。在每分鐘近百人通過的海關通道上,這兩個智能監管“神器”輔助關員在人群中精準捕捉、人臉識別,一旦遇到高風險對象立即發出報警信號,而正常旅客則快速通行、無感通關。
 
  “以前每年回國,感覺還是要排隊過關。但是這次回來從下飛機開始,托運行李已經進行先期機檢。旅檢通道上關員的穿戴設備也很高科技,測溫、測輻射全程不停頓,科技感很強,通關速度很快。”剛從伊斯坦布爾飛抵廣州的李女士感受到了海關通關的新變化。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空樞紐之一,201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0萬人次,其中進出境旅客約180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9%。為了讓廣大進出境旅客感受到快速便捷通關的體驗,廣州海關依托空港口岸海關綜合指揮平臺,采集海量旅客通關信息、旅客風險信息、人臉識別信息、行李機檢圖像、全景視頻影像、機場運控信息建立海關旅客監管“大數據池”,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現人臉識別、行李追蹤、3D全景、視頻跟蹤等功能,支撐對高風險旅客和行李物品的精準畫像和智能識別,通過建立全方位的進出境旅客及行李物品智慧監控體系,推動監管精準度更高,旅客通關速度更便捷。
 
  “海關綜合指揮平臺可以對進出境旅客和行李物品進行風險智能分析,并將風險分析結果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實時推送至現場關員。所有的進出境旅客從下飛機開始就進入了海關監控視野。關員佩戴的5G眼鏡、手腕平板,在人群中可以1秒鐘識別出高風險對象,觸發震動報警提醒現場關員進行攔截。”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一處副處長陳新羿介紹。
 
  廣州海關今年在白云國際機場推出一系列“智慧旅檢”改革舉措。通過進境“先期機檢”將托運行李查驗與旅客通關同步進行,人均通關時間壓縮5-8分鐘;通過海關和安檢出境環節“三互三聯”聯合查驗,有效整合口岸監管資源,旅客出境一次檢查即可辦結通關及登機手續;在全國率先啟用微信小程序“旅客指尖申報”,旅客可在進出境前提前進行在線申報。此次試點的5G眼鏡、手腕平板等“智能穿戴”設備下一步也將在關區其他旅檢口岸推廣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