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通訊員王勇軍報道:1月7日,東坡紀念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是國內展示蘇東坡文化較為豐富、展陳方式較多樣、面積最大的場所,將為惠州市民和各地游客增添一處品讀東坡文化、領略惠州美景的“網紅打卡點”,並將努力打造成為全國蘇東坡學術研究、展示和社會教育中心。
擦亮東坡文化品牌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岭南人。”時間撥回約千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惠州寫下《惠州一絕/食荔枝》。如今,這一名篇早已廣為流傳。
從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到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蘇東坡寓居惠州兩年多。至今,惠州還保存有王朝云墓、六如亭、嘉祐寺、東坡井等遺跡,以及他資助修建的蘇堤、東新橋、西新橋等遺存。惠州成為全國蘇東坡遺跡最多的城市,蘇東坡則是惠州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
博物館(紀念館)作為一個城市歷史的積澱與見證的重要場所,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對于有效保護和利用文物資源、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建設和創新先進文化、打造和提升城市特色品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此,惠州市決定開展東坡祠景區復原工程,以紀念蘇東坡並擦亮東坡文化品牌。該工程規划總用地面積3.3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為2.3億元,包括惠州蘇東坡祠核心區、東坡紀念館區、東坡糧倉文化藝術創意區及游園休閑景觀區四大部分。其中,東坡紀念館總投資約9366萬元,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陳列布展面積約2000平方米,展品300多件(套)。
“活化”東坡元素塑造人文氣質
記者了解到,東坡紀念館內設兩個專題展,分別為《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平陳列》和《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蘇東坡寓惠事跡陳列》。蘇東坡生平陳列分為眉山蘇氏、宦海沉浮、曠世奇才三部分。蘇東坡寓惠事跡陳列內容分為謫居惠州、父老相攜;勇于為義、為民請命;胸懷豁達、交友廣泛;天女維摩、長眠西湖及坡公遺韻、惠澤千載等五個部分。
館內陳列內容以尊重歷史事實為原則,以史料、照片、實物為基礎,同時采用雕塑、場景、多媒體等表現形式,讓展示內容反映出最具權威性、最直觀朴實的一面,充分展示蘇東坡寓惠期間所留下的豐富物質及精神遺產。
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如何進一步“活化”東坡文化元素,從而提升惠州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備受各界關注。
據悉,惠州將以此次東坡紀念館正式對公眾開放為契機,着力把東坡祠景區建設成為宣傳惠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成為蘇東坡研究基地的平台,建設成為傳承惠州文脈、凸顯城市文化底蘊的重點精品工程,以文化名城、旅游強市建設,助力惠州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