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话剧《工业大道》在海珠区首演

2020-01-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黄裕勇报道:“许多名牌在这里制造,冰箱、篮球、球鞋、电饭煲……只要你想要的都能找到。爸爸妈妈是工人,我们都很骄傲。”。—首部反映广州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题材话剧---《工业大道》8号晚在海珠区小海燕剧场首演成功。

  动听的旋律响起,淡淡的回忆泛开。50年代筑梦起航,撑起广州工业半边天。90年代轰鸣的机器变得寂静,不断崛起的商住区鳞次栉比。曾经拥有无数威水史的广东“硅谷”,而今在大湾区书写数字经济的绚丽华章!

  这条位于广州海珠西北呈东南走向的主干道,有个实实在在、响响当当的名字——工业大道,以工业为名。

  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回望,工业大道的故事如同一场魔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经汇集着最前沿的技术、滴灌过最滚烫的汗水、见证过最火红的岁月,一直引领着中国产业的变迁。

  是什么样一种力量,让工业大道几经变迁几度繁荣,依然屹立于中国南方,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鲜明注脚?

  或许,循着话剧《工业大道》里爷孙三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工业梦想和追求,在工业变迁中的执着和蜕变,我们能探知一二。

  为献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活城市记忆,反映海珠区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生动实践,展现新时代海珠人的精神风貌。2020年1月8日晚,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和海珠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创作的话剧《工业大道》在海珠区小海燕剧场首演成功。海珠区各行业群众代表,以及工业大道沿线企业退休人员、居民代表600余人观看了首演。

  从“全国第一”到“创意新秀”

  “在这部话剧中,我找回了曾经的自己,回味起和工友们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情谊,一下子把时间拉回到了那个争创全国第一的峥嵘岁月。”话剧《工业大道》演出刚结束,剧场内掌声雷鸣,广州重型机械厂退休职工陈叔饱含热泪发出感概。

  1952年开始广州“河南”郊区被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广州造纸厂、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造船厂等3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在此扎根。

  在往后数十年时间里,这条5.5公里长的工业大道处于其鼎盛时期,生产出了万宝牌电冰箱、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等当时风靡全国的产品,广州第一条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等也成为工业大道的“代表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环境污染、经营不善等问题,工业大道沿线的厂房面临搬迁。以广州气体厂、第十一橡胶厂、广州锅炉厂等为代表的旧厂房逐渐被住宅小区取代。2011年1月,曾全国闻名的“南国纸城”广州造纸厂基本完成环保搬迁工作,结束了其在工业大道的70余年历程,也为工业大道曾经的工业辉煌画下了句号。

  老城区实现新活力,核心关键还是靠产业。近年来,海珠坚持破立并举,通过“破”把老城区的空间腾出来,通过“立”把新活力的产业导进来,以创新集聚推动城市“逆生长”。

  保利1918、BIG大干围艺术园区、海尚明珠智慧园和O2PARK等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在工业大道遍地开花。仅2018年,海珠区亿元税收园区就有5家。其中,保利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正是来自于工业大道的“后浪”。截至2018年底,该园区产值就超过80亿元,产值密度超过81000元/平方米。难能可贵的是,其正式开园是2018年9月,几个月迅速成长为一匹“黑马”。

  “我们的目标是做有价值的、有产值的产业园。”该产业园负责人分享其“成功之道”时表示,该园区定位精准,筹备之时就瞄准了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并引进广东紫光、万城万充等高附加值的、高产值的企业,如今该园区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的产业生态。

  工业大道精神的延续可能也是这些科技创新园区的使命。与曾经争创全国第一的工人们一样,如今在工业大道各个科技创新园区的创新创业者们也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让城市留下记忆  焕发新活力

  本剧全篇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舞台表现饱含诗意。尤其老一代工人在工业大道的工厂里,用火一样的热情,锻造出一个时代的辉煌,人生充满着自豪;中年一代的工厂子弟,不再子承父业,在电商的大风口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风落时,却少有真实的成就感;远赴他乡求学第三代人,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选择回到这片热土,踏入大湾区。他们童年从工业大道的走进今天的琶洲,开始了人工智能的工业梦想……这些情节,都给观众带来了震撼。

  为让话剧更加贴近时代与生活,邀请到了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唐栋担纲艺术总监,并由其团队担纲本剧的主创。主创团队进行实地采风、资料研究、内容讨论等一系列的工作后,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指导相关部门精心编排剧目。该剧紧贴时代、紧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成功塑造了张建设、张大伟、张子豪等典型的人物形象,突出年轻的一代高科技人才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和创新精神,昭示出年青一代投身国家建设的激情梦想与实干精神。

  “工业大道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也是展示海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次打造话剧《工业大道》是我们深挖海珠文化的缩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仕君介绍,为全方位引领推动海珠历史文化的传承、践行和弘扬,他们通过政策扶持、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并深入研究海珠历史资料,将海珠文化元素串珠成链,努力推动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干部教育和群众生活。

  在沙园地铁站旁有一幅充满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主题墙,它以浮雕、激光刻板、历史传统照片为表达形式,鲜活呈现了工业历史的更迭演变,挖掘出一个个劳动人物的形象背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浸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无言诉说着共和国工业化的历史印记。

  海珠区一方面注重史实研究,一方面十分重视正能量文艺创作工作。他们给区内文艺团队搭建起创作和演出的平台,创作的舞蹈《老火靓汤》、戏曲《新娘借官》、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等,自2000年起曾6次荣获全国群众文化创作最高奖——群星奖。每年举办“百姓大舞台 快乐展风采——海珠区社区优秀团队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给文艺团队一展风采。此外,举办海珠湿地国际音乐节、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岭南书画艺术节、岭南祠堂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活动,也让各个文艺团队参加,给他们展现艺术实力的舞台。

  琶洲,延续着我们的工业梦想

  “我给张子豪点赞!他坚持梦想,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选择在琶洲创业,最终获得了家人的理解。这种精神深深鼓舞了我。”话剧结束后,在海珠创业的海归罗先生对记者说。

  目前,琶洲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是广州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桥头堡。未来,琶洲地区将打造成数字创新产业、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

  “这儿的居住环境非常好,平时去琶洲上下班很方便,周末还可以到海珠湿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罗先生对海珠的创业居住环境赞不绝口。

  据悉,为让年轻人安心在海珠就业创业,海珠区探索出了以“城区微改造、围院式管理、物业式经营、公寓式配套、市场化运作、滚动式发展”为核心的出租屋协同共治第三方代管模式,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传统出租屋业态转型升级,打造集居住、办公、商业、科技为一体的创享空间,让来穗创新创业人才有坚实的依靠。

  人才愿意“扎根”是对一座城市的认可,需要这座城市在人才关怀、人才发展等方面长期努力。为此海珠重磅发布了“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及《广州市海珠区支持创新人才集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全方位覆盖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对人才的黏性。其中,海珠更以人才公寓为突破口解决就业人群普遍面临的住的问题。

  在琶洲政务中心,利用24小时不打烊自助平台,群众可以打印住房、纳税、社保等信息;在“海珠政务”微信公众号上,集刷脸认证、在线应询、线上受理、后台审批、电子结果于一体的全流程办事模式,为群众带来了办事“零跑腿”的优质体验;由区人社局开发全国第一个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微信小程序,自上线以来共处理仲裁案件2556总,惠及群众6600余人,劳动者维权全程仅需“跑腿”1次.......海珠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以科技赋能,增进民生福祉。

  宜居之所、创业之地。正如话剧最后所说,工业大道没有消失,它厚厚的积淀,早已孕育出新的生命,它的触角,早已悄悄的延伸至美丽琶洲,在璀璨的珠江南岸,绽放出独有的风采,散发崭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