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丁燈紮作承傳有人

2020-03-02
来源:香港商报

  楊強紮作客家丁燈。

  【香港商报网讯】在中國,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或稱上元節,有2000多年歷史了。元是指皓月正圓,宵是夜晚之意。北魏時道教篤信三元神,正月十五是上元天官誕辰,七月十五是中元地官誕辰,十月十五是下元水官誕辰,故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了。漢朝時明帝倡佛及派使者到天竺學法取經,得知正月十五日是參佛良日,天竺僧眾瞻仰舍利,故明帝下旨要在這天晚上於宮中寺院燃燈表佛。隨佛道兩教盛行,正月十五日點燈習俗深入民間。

  元宵點燈各有不同

 

  客家村民提燈還神。

  香港四大族群為本地(圍頭)、客家、鶴佬及蜑家,只有圍頭及客家的圍村才有元宵點燈的習俗,兩族點燈方式各有異同。圍頭村人多村大以集體點燈為主,元宵前紮燈師傅會到祠堂內紮作丁燈,完成後掛於祠堂中央,那裏可辦盆菜宴。一個大八角燈角越多越圓順故可稱肚燈,其內藏多個燈盞,每個燈盞代表一個新生命。客家村則以個別家庭為新生命點燈,客家丁燈身形修長,燈腳為八角形基座。添丁戶須幾個月前預約師傅紮燈,元宵前取燈回家,正日提燈及帶同新生嬰兒到祠堂及各處山神土地或伯公上香參拜,晚上一家歡宴恭祝。元宵過後圍頭及客家各有化燈日期及儀式。

  沙田小瀝源客家村有位人稱水伯的紮作大師吳水勝。他精於紮作客家丁燈及麒麟頭,因為他的父親是紮作師傅,也曾隨父學習之。50多年前水伯另有正職,故長子出生時想叔父為他的兒子紮作丁燈但不果,故只好自己動手,由斬竹削篾開始做……第二年已有鄰居請水伯紮燈了。後來他紮的丁燈更匠心獨運,故慕名而來的不單是同鄉,更有平面設計講師及從業員、美勞教師等。惟水伯說,他們大多是三分鐘熱度而已。

  紮燈大師承傳有人

  水伯紮燈半世紀,現已年過九十,也半退休了,故有人擔心他的紮燈手藝失傳。今年60多歲的楊九、楊強兩兄弟是水伯同鄉鄰居,兄弟自小觀看水伯紮作丁燈,耳濡目染下十分喜愛,也略懂其原理手藝。到三四十歲時,兄弟二人才到水伯處幫手邊學邊做;由上山斬竹下山削篾,用幼紙條綑紮作丁燈支架,再黏上花紙最後成燈。話雖學藝20多年,但實際每年只得一次機會學習,故楊氏兄弟十分珍惜,水伯也悉心教導,最終紮燈大師承傳有人了!

  吳水勝(右)紮作客家丁燈承傳有人,楊九(左)學藝已20多年

  客家婦女一向有編織俗稱帶仔的幼長花帶,用作婦女傳統佩飾。小瀝源村有村民近年在丁燈加掛色彩悅目的帶仔,作恭賀新生命誕生及送上祝福;帶仔有帶個仔來及帶大個仔之意,成為該村客家點燈一大特色。

  客家村民祠堂祭祖丁燈掛上俗稱帶仔的幼長花帶。

  張浩林(民間風俗研究者,曾從事出版美術設計工作,前公營機構攝影師)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