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林麗青報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3日舉行2020年網絡傳媒春茗活動,透露該校在招生、就業、科研、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最新進展情況。港中大(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葉德全教授透露,作為首批引進深港國際科技園的項目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由福田區投資5000萬元,目前已進入獨立法人註冊階段,預計6月底有部分項目進入運行階段。
位於河套地區的深港國際科技園,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新建項目。該園區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採用政企合作的方式,着力吸引香港、國際重大科研項目和創新性企業項目落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肩負着服務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任。
港中大(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葉德全教授介紹,2019年10月,深港國際科技園開園啟動,作為首批引進深港國際科技園的項目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將致力於生物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並為大灣區科研院所、生物醫藥企業等機構提供國際一流的研發及轉化的平台服務。
葉德全表示,該中心於去年6月份開始籌建,目前進入獨立法人註冊階段,相信6月底會有部分項目進入運行階段。港中大(深圳)副校長羅智泉透露,該項目由福田區投資5000萬元,港中大(深圳)進行配套投資。
「中大(深圳)有3個諾獎研究院,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當前深圳正大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而香港基礎研究紮實,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選擇在河套地區,兩邊的優勢都能用上。」葉德全表示,該中心與香港中大和國際均有合作,目前成立了藥物研究、生物信息、精準再生醫學、中醫藥和教學實驗平台4個平台。
建校六年以來,港中大(深圳)已先後建成20餘個具國際水準的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領域涵蓋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生物醫藥、物聯網、新材料、經濟金融與物流等。其中包括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個,諾貝爾獎、圖靈獎科學家實驗室4個,校企聯合實驗室、研究院及創新創業基地等。
港中大(深圳)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說:「我們正在申報的23個科研項目中包含了針對肺炎的藥物研發、病毒的檢測以及病毒變異的檢測等,港中大(深圳)的科研優先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