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實現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 為灣區賦能 廣東「三農」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2020-05-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三農」「壓艙石」作用空前凸顯,為做好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隨着疫情進入防控常態化,農業農村發展也按照既定工作部署,全面復工復產。作為農業大省,廣東「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顯現,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干擾下,攻堅克難,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徐紅 余文蓮 粵農軒
 
  過去的2019年,廣東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顯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保持「兩個高於」,達18818元,同比增長9.6%,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降至2.56:1;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前所未有,全省村莊規劃實現全覆蓋,自然村基本完成基礎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理念深入人心,村莊「髒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扭轉;農村綜合改革舉措前所未有,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農村綜合改革從試點示範向面上推開,拆舊復墾、墾造水田等用地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城鄉融合發展改革邁出關鍵性步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廣東省鄉村振興決戰「3年取得重大進展」、奮進「5年見到顯著成效」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義。
 
  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扶貧辦主任顧幸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明顯衝擊,不確定因素更具考驗,「三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全省農業農村部門不僅全部第一時間返崗,而且精心部署扎實推進,從廣東農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從組織領導、宣傳引導、政策措施、創新方法、脫貧攻堅等五個方面迅速出擊,主動作為,全力統籌推進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各項工作。」顧幸偉說。
 
  五方面綜合施策攻堅克難
 
廣東蘭花產業園核心區俯瞰圖
 
  在組織領導上,成立了農村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制定了《廣東省農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適時調整防控策略,持續抓好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全力以赴防疫情。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召開了抗疫情促生產保供給、春季農業生產、早稻生產推進落實等會議,制定了《廣東春耕生產工作指引》,分解落實新增50萬畝早稻種植任務,全力以赴保生產,為穩定全省農業基本盤奠定堅實基礎。
 
  在宣傳引導上,第一時間向全省農民、扶貧、種植、養殖、水產、農機、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各行業發出防控倡議,在全國農業農村系統率先成立農業農村短視頻製作推廣中心,以普通話和4種廣東方言製作了195個宣傳短視頻,在全國首發《農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指導廣大農村居民及農業從業人員強化防控措施。
 
廣東深水網箱基地現場
 
  在政策措施上,創新家禽水產品蔬菜瓜果臨時收儲補貼政策,統籌資金1.2億元用於對疫情防控期間收儲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收儲企業給予獎補;發放《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對暢通農資、農產品運輸流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助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申請抗疫再貸款,強化經營主體金融支持。
 
  在創新方法上,利用市場機制,應用新技術,創建了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台,創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車尾箱」工程模式,大力推動「廣東消費扶貧月網上行」,組織廣東農企馳援湖北抗疫公益捐贈,啟動實施「鄂粵同心抗疫發展」行動,分批舉辦「農產品進小區」團購、「網紅直播帶貨」等系列活動,全力做好「菜籃子」等農產品保供促銷。
 
  在脫貧攻堅上,深入實施就業扶貧助復工行動,推進野生動物養殖加快轉產轉業,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加快復工復產,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在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農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農民確診病例不到全省確診總數3%,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春耕生產、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順利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正常秩序加快恢復,守住了「三農」這個戰略後院。
 
  全面落實「三農」部署 決戰衝刺
 
  顧幸偉表示,2020年廣東省將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三農」工作部署,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做到「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
 
  保供給,就是要全力維護糧食、水果、蔬菜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增加優質水產品供給,創新完善產銷對接體系,確保市場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
 
  保增收,就是要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防控造成的影響,扎實做好富民興村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強化民生保障服務,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民收入增長不滑坡。
 
  保小康,就是要加快補齊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農村新基建」拉開序幕  廣東數字農業行動綱領發布在即
 
  隨着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農業農村、智能農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黨政幹部轉型為短視頻網紅經濟的試水者、示範者,手機新農具、直播新農活、主播新農人,已經成為廣東數字農業農村新時尚。
 
  記者採訪獲悉,目前廣東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加速,農業經營網絡化發展成效初顯。廣東將在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技術創新上引領示範、理論創新上帶頭突破、實踐應用上爭先創優,努力成為全國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創新者、探索者和引領者。
 
廣東地市無人機應用春播和早稻田間管理現場
 
  4月3日-5月9日,廣東江門新會區供銷社電商團隊運營的抖音小店累計銷售額超過30萬元,日均成交約110單,日均銷售額超1.2萬元;疫情期間,積極參與「百縣直播助農」計劃,直播2小時銷售辣椒10萬斤,陽江市陽西辣椒價格由每斤0.2元升為1.2元……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台運維方之一的廣東一人一畝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今年2月份以來,該平台組織的系列直播活動超過120場,觀看的採購商超過140萬人次,平台撮合廣東荔枝、菠蘿、湖北長沙農產品採購商銷售額超過30億元。
 
  廣東發展數字農業的條件十分優渥。首先,廣東數字經濟規模居全國首位,5G基站全國第一,20戶以上自然村光網平均覆蓋率在全國前列,涉農事項100%網上辦理。其次,廣東擁有一批優秀的數字經濟型技術企業,比如華為、騰訊、華大基因、植保無人機龍頭大疆無人機等。第三,高度重視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通過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台推動了一批傳統農業企業走進數字經濟,通過「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助力今年廣東菠蘿打了一場漂亮的「營銷逆轉戰」。此外,廣東還在4月底啟動「2020廣東荔枝『12221』市場營銷暨廣東國際網絡荔枝節活動」,以及千名村播培訓計劃,並推動植保無人機飛防面積超過100萬畝。
 
  記者在採訪中還獲悉,正在起草中的《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將成為廣東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的政策指南和行動綱領。該行動計劃確立了廣東數字農業的階段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數字農業發展方式更加優化,農村數字化管理水平日趨完善,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

  主動搭建平台

  助力灣區農業外貿渡過疫情難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東供港澳等外貿出口企業不同程度面臨成本上升、缺少工人、物流受阻、融資難度大等現實困難。為幫助企業降低損失,儘快復工復產,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迅速啟動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保證農產品有效供給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台為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和信譽農場等農產品出口企業開設「灣區優品」專區、「省際優品」專區,開展在線產銷對接服務,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今年4月初,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聯合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舉辦金融助農雲論壇,共同研討疫情條件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形勢,探索形成政策建議為政府紓困農業企業提供決策參考,提振企業信心。
 
  與此同時,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還聯合中國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打造「易捷淨菜-保供穩價安心着菜籃子車尾箱工程」,依託遍布全省2000多家易捷便利店進行銷售,創新探索農產品保供應。國聯水產集團、廣東佰順農產品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產品外貿重點企業成為首批「菜籃子車尾箱工程」供應基地,充分發揮短視頻、直播、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新模式作用,推動進口豬肉產品投放市場,積極保障「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同時,推動東莞探索建設中國(廣東着東莞)農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農產品國際進出口貿易中心。
 
 

 

[责任编辑:杨亮]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