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龍川: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05-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香港商報網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是一個擁有223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素有「秦漢古鎮,漢唐名城」之美譽。自新冠肺炎防控「戰役」打響以來,龍川縣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進一步扎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網,穩中有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統籌推進交通配套、商貿物流、科教文化等項目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集中力量推動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龍川縣發揮區位優勢,構建 「一帶一路」 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的樞紐節點。
 
  與此同時,龍川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全域全面「融灣」「融深」,奮力推動「12345」發展新思路提效破局、努力構築新局。
文/余麗齡 魏慶平 曾祥太 劉麗玲
 
  惠企暖企政策 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當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河源市龍川縣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集中力量推動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同時出台了支持企業共渡難關19條政策意見,從穩定職工隊伍、加大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外貿外資企業發展,給予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優化政務服務等六個方面,全力支持全縣工業和外貿外資企業共渡難關,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以扎實有力的「雙統籌」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龍川加快打造 「雙區」 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圖為中建二局現代化生產車間 。
 
  全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4月2日,龍川縣專門組織召開重大項目建設和穩投資工作會議,重點推進22個省市重點項目以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災後重建等項目建設,確保在建重點項目儘快全面復工的同時,開工一批新建項目、落地一批在談項目、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同時,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緊盯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緊盯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着力引進體量大、質量高和產業帶動性強的大項目。
 
  全力抓好工業發展。一是認真做好企業穩產達產工作。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市和縣關於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各項政策,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動企業全面穩工達產,確保企業生產達到疫情前水平。二是全力推動企業上規。指導企業做好生產台賬,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為企業上規創造條件。今年將全力推動新陸新材料、丹尼玩具、豪天新材料等6家新投產企業上規模。三是優化政務服務。做實做細政務和政策服務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政務服務和政策支持。四是着力打好援企助企暖企「組合拳」。全面落實省「復工復產20條」「中小企業金融18條」「中小企業26條」、市「支持企業共渡難關17條」和龍川縣出台的支持企業共渡難關19條政策意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全力推進三產復蘇。加緊出台支持商貿服務企業的優惠政策,有序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推進三產復蘇。
 
  全力抓好項目謀劃。目前,龍川縣正與中科院大學、中科院地理所等團隊合力推動創建美麗中國示範縣、建設通用機場產業。同時,加快高鐵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以及美麗中國創新創業基地、鄉村振興等項目謀劃建設。

  產業協同發展  融入「雙區」產業體系
 
  推動與「雙區」產業協同互補發展,是龍川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龍川縣主動融入「雙區」產業體系,結合龍川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現有產業基礎和長遠戰略目標,加快打造「雙區」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
 
  大力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產業園是實現與「雙區」產業協同互補發展的主平台。龍川縣大力實施園區產值倍增、主導產業培育、環境優化計劃,深入開展「園區管理提升年」活動,持續完善園區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加快推動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積極對標國家高新區,把工業園區打造成「融灣」「融深」示範區;加強與中國航天建設集團的戰略合作,致力建設軍民融合產業新城,加快打造區域性產業發展平台。
 
  大力完善現代產業協作體系。主動對接「雙區」產業分工體系、資源配置體系,大力推廣「『雙區』總部+龍川製造基地」「『雙區』科研+龍川生產基地」等模式,吸引更多「雙區」優質企業到龍川設立區域總部、研發副中心、生產基地,構建與「雙區」有機聯繫的產業鏈、供應鏈。積極引進「雙區」先進製造業,全產業鏈承接大灣區產業集群,健全「以建築工業化為引領,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加快打造「國家級建築工業化產業基地」。同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環境,出台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關實施意見和專項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大力發展高端機械裝備製造、數字經濟、3D打印、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先進製造業企業;主動承接「雙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外溢資源,落實省市加快5G產業發展計劃;主動對接「雙區」的高端製造、智能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大力支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全面落實《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認真落實省市「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製造業十九條」等惠企政策,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
 
  推進互聯互通 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實現互聯互通是「融灣」「融深」的先導條件。龍川縣從優化融入「雙區」的基礎設施條件着手,強化龍川在大灣區東北部的交通樞紐功能,拉近與「雙區」城市的時空距離,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深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按照「一機場一航道五高速六鐵路」規劃,加快構建與「雙區」水陸空鐵立體交通體系。
 
  深入推進體制機制「軟聯通」。找準與「雙區」規則銜接的契合點、着力點,加快實現先進思想觀念、先進管理模式、高效工作機制的對接。
 
  深入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更加開放的「融灣」「融深」平台和持續健全現代招商體系,大力引進有實力、有資源的優秀企業、優質項目。
 
  記者了解到,龍川縣將緊密對接「雙區」「雙核」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發展戰略,主動承接其城市功能疏解、產業資源外溢、社會服務延伸,加快吸引現代要素向龍川流動集聚,利用輻射效應提升「三區三城」發展潛力,着力打造「雙區」「雙核」的重要腹地,使之成為推動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源」。
 
  守護青山綠水 厚植「融灣」「融深」生態優勢
 
  記者了解到,龍川作為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省生態保護發展示範區、粵港重要的水源地和綠色生態屏障區,地理位置特殊、環境資源豐富。
 
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形成電子電器、空氣能、現代建築工業化三大主導產業。
 
  優美生態環境是龍川「融灣」「融深」的核心優勢。值得一提的是,龍川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增長極,努力建設成為全市融入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和全省綠色發展示範區。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優戰、打好淨土防禦戰以及打好農村污染治理戰。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做好「生態+旅遊」文章,充分發揮紅色、古色、綠色疊加優勢,打造「雙區」紅色旅遊目的地、區域性歷史文化旅遊中心、休閒度假後花園。做好「生態+工業」文章,謀劃發展一批現代建築、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製藥等綠色產業。同時做好「生態+農業」文章,發揮龍川作為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油茶示範縣、傳統農業大縣的優勢,發揮好「百企幫百村」作用,構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公共服務平台、市場平台、基地承載平台建設,全力推動農業生態化、產業化、品牌化。實施「雙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油瓶子」「茶罐子」系列培育工程,大力推動油茶、水稻、茶葉、蔬菜等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優質農產品對接「雙區」大市場。
 
  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融灣」「融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龍川縣着力加快構建與「雙區」一體化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用心用情用功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建設 「融灣」「融深」優質生活圈。
 
  加快推進文明創建。全力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級試點工作,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X」建設工程。深入實施市民文明行動培育工程,積極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鄉風文明行動。廣泛宣傳龍川「中國好人」「廣東好人」等先進典型,大力弘揚傳遞社會正能量。
 
龍川縣是 「全國油茶示範縣」 ,油茶產業成為龍川縣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圖為龍川有機油茶基地。
 
  加強文化強縣建設。深度對接「雙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挖掘開發龍川嶺南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文化等資源,加快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快推動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文化園建設,全力協助拍攝好《鐵血堅守-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歷史文獻片,加快建設好「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傳承和發揚好留守紅軍三年堅守、十萬挑夫上贛南、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等紅色基因。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龍川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產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不斷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脫貧攻堅事關百姓福祉和發展大局,是實打實的民生大事、民心工程。龍川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出路,盡銳出戰向貧困發起總攻。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達到省定脫貧標準,70個省定貧困村均達到退出標準,「以工哺農」光伏產業扶貧新模式有效實施,24個鎮級電商扶貧站點投入運營,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突破。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與臨省接壤的上坪、細坳鎮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風貌示範帶建設以及示範片、示範鎮、示範村建設初顯成效,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有序推進,成功舉辦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龍川山茶油入選首批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龍川茗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赤光鎮大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圖/謝為 陳仕平 楊貴星 駱永勝 葉旭華 余麗齡
 

 

[责任编辑:杨亮]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