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大灣區產業戰略「腹地」 新時代幸福生活「福地」

2020-05-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廣東省河源市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
 
  【香港商報網訊】 記者余麗齡報道:河源,東江流域一顆綠色的明珠,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的核心城市。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河源振興發展的攻堅決戰之年。在這至關重要的一年,河源將高質量擘畫發展藍圖,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推動「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築新局,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戰略「腹地」,新時代幸福生活「福地」。
 
河源江東新區新興產業組團
 
  融灣融深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河源地處珠江東岸深莞惠經濟圈輻射帶動的第一層,在對接「雙區」建設上具有獨特優勢。當前,河源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全域全面全力融入「雙區」建設,努力構築新局。
 
  互聯互通是「融灣」「融深」的先導。河源不僅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也要持續推進體制機制「軟聯通」,還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營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同等水平的營商環境,推動形成「融灣」「融深」全面開放新格局。其次要加強產業協同發展,打造成為「雙區」現代產業重要戰略腹地,推動形成「融灣」「融深」現代化經濟體系新格局。三要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着力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拓展區,推動形成「融灣」「融深」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新格局。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優化連接「雙區」的交通網絡,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均衡通達程度。今年1月1日,河(源)惠(州)(東)莞高速公路龍川至紫金段正式通車,贛新高鐵將於2021年開通。河源與大灣區交通連接網絡進一步優化,河源全域全面「融灣」「融深」駛入快車道。
 
  持續推進體制機制「軟聯通」。堅持規則銜接與發展對接,以促進人員、信息、資本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為突破口,提升高度協同發展的水平。對標「雙區」政策體系,謀劃一批戰略性、戰役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培育、教育教學、醫療衛生、生態保護等領域重大改革,強化對「雙區」資源配置的共享和承接能力。
 
  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營商環境綜合改革、開放平台打造提升、開放主體培育引進、開放業態創新發展為抓手,切實增強開放型經濟內生動力。
 
  同時,河源堅持生態優先,系統謀劃推進「水系、水運、水能、水資源、水產業、水環境」六篇文章,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推動形成「融灣」「融深」綠色發展新格局;致力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圍繞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重點領域辦好一批實事,推動形成「融灣」「融深」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共建共享新格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承載地。
 
  現代河源 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
 
  2020年,河源在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上掀開了全新的篇章,將加快建設現代河源作為率先振興發展的「發動機」。近年來,河源大力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以「工匠精神」精心謀劃城市發展,掀起了城市大開發、大建設的熱潮,都市經濟發展生機勃發,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提升,現代要素加速向中心城區集聚,現代服務業發展生機勃發,為推動「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築新局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在城市布局方面,河源「一主兩副四組團」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中心城區「1+6」空間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三江六岸」生態城市功能廊道、釣魚台片區等重點板塊建設扎實推進,高鐵新城、江東新區城市和產業起步區、高新區中央活力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城市功能方面,高鐵新城交通樞紐、粵港商務中心等重大城市功能體加快規劃建設,總投資230億元的71個城建項目動工建設,攜手華為、阿里巴巴、三大電信運營商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合作。
 
  在產城融合方面,吸引了大灣區現代服務業體系向河源延伸拓展,跨境電商、科創服務、現代智能物流等新業態提速發展。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牽引,接下來,河源還將加快規劃建設粵港商務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市功能項目,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區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更好集聚優勢資源、釋放發展動能,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夯實都市經濟帶動戰略核心載體。
 
  對標灣區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好的生產力。今年,在河源市春季經貿活動中,河源共簽約項目98個,計劃投資總額491.89億元;動工投產項目124個,計劃投資總額712.42億元,在動工項目中,有61個項目合同投資總額億元以上,投產項目50個,均在2020年4月前完成投產。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河源動工投產,不僅是看好河源的發展前景,更得益於河源致力打造高水平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河源主動對標對表粵港澳大灣區的體制機制優勢,將營商環境綜合改革作為新時代河源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集成和標誌引領工程,全力打造與珠三角同等水平的營商環境。今年,河源還將聚焦「放管服」改革,以深入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和深化市直城建系統體制改革為重點,不斷「瘦身」行政審批,全面優化河源政務環境。同時,積極落實省「民營經濟十條」、實施「金融十條」,完善政企溝通工作機制、持續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自4月開始,河源市納稅人可以免費向其主管稅務機關申領、換領稅務UKey開具發票。據統計,截至5月11日,已有1047戶納稅人收到了稅務UKey。這是稅務部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又一有力舉措。近年來,河源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全面落實商事制度和「五證合一」等登記制度改革,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方式,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目前,河源新開辦企業申領營業執照「當天辦結率」達98.4%,開辦企業時間壓縮為4個工作日。
 
  《河源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試行)》《河源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一攬子政策文件,讓企業享受最大實惠。同時,河源積極構建「一帶一路」戰略大通道和重要物流節點,推進綜合保稅區、鐵路口岸等平台建設,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市場採購、融資租賃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開放型經濟功能要素,為企業營造了交通便利、宜業宜居的投資環境。
 
  暖企紓困 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今年2月6日,《河源市支持企業共渡難關17條政策意見》出台,全力支持全市工業和外資外貿型企業共渡難關,提振企業發展信心。隨後,《河源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重大項目復工若干措施》《河源市支持受疫情影響相關商貿服務業企業八條措施》《河源市支持受疫情影響農業生產九條措施》等政策措施先後出台,涵蓋重大項目建設、工業、商貿服務業、農業等各個領域,為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後盾。
 
  一直以來,河源都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樹標提質行動,總結推廣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大手牽小手」模式,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單打冠軍」,充分釋放企業創新潛力。同時,河源還積極採取各項措施,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通過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加快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平台應用,有力破解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燈塔盆地是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圖為燈塔盆地田園綜合體
 
  接下來,河源將繼續聚焦企業發展痛點難點,抓時效、抓改革、抓市場,着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 建立完善長效機制
 
  通過4年艱苦不懈攻堅,截至2019年年底,河源全市相對貧困人口、相對貧困村全面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目標。今年是河源決勝全面小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河源正在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實現「三確保」的目標。
 
  據悉,依托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河源因地制宜打造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等特色工程,建設扶貧大產業,通過「企業+基地+農戶」「協會(合作社)+農戶」等形式把貧困戶帶動起來,有效改變扶貧產業項目小而散、效益性和長效性差的狀況。同時,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幫助貧困戶建立穩定增收渠道。
 
  深河扶貧服務中心是河源消費扶貧的主抓手、主陣地,通過在服務中心舉辦為期3個月的2019年河源市扶貧產品展銷會,實現銷售收入2450多萬元。河源市第一屆扶貧產品直播大會,利用「網紅+直播+扶貧」的新模式,有效推銷了地扶貧產品。目前,河源共建立了592個消費扶貧服務點(電商服務站),在有貧困人口的98個鄉鎮建立消費扶貧基地。此外,以旅遊為抓手,河源開發了精品旅遊扶貧線路9條,把「賣產品」與「賣風景」「賣體驗」等結合起來,以旅遊促進消費扶貧。
 
  生態河源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燈塔盆地是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通過燈塔盆地功能再造,打造河源農業產業鏈延伸、供應鏈完善、價值鏈提升的核心平台,將河源豐富的農業資源與「雙區」廣闊的消費市場有機連接起來,形成農產品產銷對接的長效市場機制,走出了河源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接下來,河源將發揮好燈塔盆地改變河源未來農業農村形態的戰略支點作用,並會同廣東省水利廳加快東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設,力爭年底動工,大力提升水資源保障、利用能力。全力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省級綜合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推動華南農業大學駐燈塔盆地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站(平台)、燈塔盆地現代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建設,加快中科院華南智慧農業創新研究院燈塔盆地分院等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試點,到2025年完成5萬畝水田墾造。在燈塔盆地20個鎮構建「一鎮一業」產業發展格局,帶動形成一批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鎮村,新增一批國家、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同時,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開展土地金融政策創新試點。
 
榮膺「國家級綠色園區」的河源國家高新區,是河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
 
 圖片由河源市委宣傳部提供

 

[责任编辑:杨亮]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