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植根大灣區十八年 董事長稱未來機遇更多

2020-05-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中電數碼董事長郭騰躍接受本報採訪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姚志東報道:全國兩會期間,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建言,提出要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作為多年植根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本港企業家,深圳中電數碼顯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數碼」)董事長郭騰躍在接受本報「2020全國兩會雲訪談」欄目專訪時表示,珠三角是內地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對於企業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意味着——更完整的產業鏈、更先進的技術、更全球化的視野,孕育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機會。

  郭騰躍向記者介紹,深圳中電數碼顯示有限公司作為大灣區內「三位一體」的典型港資企業代表,研發及銷售服務設立在深圳南山的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產業製造整合設在珠海,屬於灣區融合型的企業。

  「作為香港人,我有濃厚的香江情結。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國際地位首屈一指,植根於香港,放眼灣區。深圳是一個聚集人才的地方,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有活力的城市,科技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所以我早在2002年就在深圳投資興辦了深圳中電數碼公司。而珠海是大灣區發展的後起之秀。正因為此,我們在深圳及珠海已分別投資營商了18年、16年。」 郭騰躍說,中電數碼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綜合技術為基礎,致力打造以交互式一體機為入口的「物聯網 + 互聯網」智慧教育生態圈。

  郭騰躍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電數碼緊急調撥研發力量和資源,短短一個月內研發出了防控疫情所需的「小跟班」疫情防控系統、睿行測溫系統,投放到疫情所需的學校、醫院等領域。後疫情時代,公司也積極開發研製出、雲視頻雲辦公等各類產品,在國家領導人、疫情防控委的監督指導下,服務了社會,促進了新的業務,公司業績同比增長了10%-20%。目前,鑒於全球疫情的防控狀態下,中電數碼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為全球的疫情防控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國家大力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給公司帶來哪些發展機遇?郭騰躍說,珠三角是內地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香港金融、港口經濟發達,澳門背靠珠三角、面向港台。對於企業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意味着——更完整的產業鏈、更先進的技術、更全球化的視野,孕育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機會。

  作為港人,對深港、粵港融合發展,有哪些建議?郭騰躍表示,「首先要科技融合,信息交流,互通有無。例如大部分香港社會各界人士還不能借鑒使用國內手機支付、人臉支付等等先進的科技。我認為國內在這方面相較而言是先進的,是領先國際的,香港是可以學習及借鑒的。信息交流方面,應加大各大媒體對與港澳台的資訊交流,讓港澳台社會多了解內地現代化的生活、科技狀況,打通過往相對閉塞的信息通道。同時,香港有非常多的國際知名院校,有一流的教育資源、優秀的人才團隊,這些都可以加大各領域的深度合作。」

  其次,郭騰躍鼓勵香港本土社會的科研發展,創立科學園。加大兩地之間的交流,吸引港澳的有志之士到大灣區安家樂業,促進灣區的各項發展。

  郭騰躍還表示,就目前的香港教育而言,信息化程度不高,建議香港教育管理部門借鑒國內先進的教育信息化2.0的建設綱要及目標,把國內一些先進的、大數據信息化教學引入到香港。特區政府加強監管,積極建設香港教育信息化1.0。

[责任编辑:朱剑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