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東風好揚帆 東城引領灣區都市建設起宏圖

2020-05-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冷運軍報道:全國兩會在京召開,針對2020年後疫情時期的穩經濟、惠民生、促發展的「六穩」「六保」等系列政策相繼出台,政府工作報告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定好基調,明確方向。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過往逾四十載的迅猛發展,既積累了龐大且雄厚的「東莞製造」產業實力,也培育了在時代變革中搶抓歷史機遇、辨別前進方向的敏銳嗅覺。今年,東城街道將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及東莞市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的「三區」疊加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及新發展理念,以戰時狀態全力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推動「灣區都市引領區,品質東莞先行區」建設邁上新台階。

  轉型加速 大項目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後疫情時期,經濟平穩運行事關全局,亦為落實「六穩」「六保」政策提供支撐。22日,東城街道舉行重點項目落地集中簽約大會暨生益電子四期增資擴產項目動工儀式,現場有中麒光電、東莞格力智造等15個製造業項目簽約落地,牛山興華工業園「三舊」改造、桑園第三工業區新型產業更新等5個城市更新項目啟動,所有項目總投資151.2億元、預計年總產值126億元。此次項目簽約暨動工儀式,宣告拉開東城街道穩投資促增長、加速經濟復蘇的發展大幕。

  目前,國外需求萎縮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東城街道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制定目標:GDP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同時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力爭稅收保持平穩;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民生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制定發展目標,除了考慮疫情影響,亦有源於產業基礎、城市品質提升及營商環境等多方面綜合因素考慮。作為「東莞製造」的經濟重鎮,東城街道聚集了徐福記、生益電子、羅門哈斯、美維電路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高科技企業,轄區內現有工業企業1000多家,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80多家。去年,東城街道累計引進內資項目461宗,協議總投資176億元,投資額同比增長一倍;新增外資企業項目50宗,合同利用外資3.4億元;成功引進12宗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019年,東城街道GDP達到586.5億元,同比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1.3億元,增長5.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1億元,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1億元,增長7.7%;進出口總額507.3億元,增長4.7%;在全市鎮街領導班子年度量化考核中,東城街道再次榮獲「優秀鎮街」稱號,總分排名第二,並獲得12項全市「單打冠軍」。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東莞追求「灣區都市 品質東莞」新定位釋放新一輪大招商機遇,東城街道積極謀篇布局,堅持興產業、促轉型,招引大項目為產業結構調整注入新動能,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活力。今年,按照「六穩」「六保」政策要求,東城街道繼續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一企一策」精準扶持,開拓多元化市場。同時,東城街道還將加快搶佔新興產業風口,謀劃年內引進超億元內資項目5宗、超千萬美元外資項目1宗。時下5G產業已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國內5G新基建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東城街道將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並探索開展5G在政務服務、環保攻堅、企業運營等方面的應用示範;促進先進製造業和港澳服務業深度融合,引進一批「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等行業企業。

  拓空間+精細化管理建灣區都市引領區

  去年,東城街道以「繡花功夫」+「匠心精神」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投入2.2億元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東城第二幼兒園、梨川大王洲安置小區等25項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完成16條市政道路升級改造。以河長制推進水環境生態治理,完成獅子河、大王洲排渠等9條小微水體整治,其中黃沙河同沙段由昔日一條「臭水溝」,整治通過海綿化治理,注入清源活水,消除黑臭水體,河岸兩邊栽種大片水生植物及增加休閒設施、親水平台、玻璃景觀橋等設施,成為全市首個海綿城市主題公園。

  今年,東城街道還將新建截污次支管網不少於324.7公里,完成重點排水戶雨污分流及27條小微水體整治。以戰時狀態推進樟村斷面按期達標,力爭9月底完成292.5公里污水管網建設。

  除了生態環境改善,東城街道亦通過城市更新,拓空間承接「三區」疊加效應為「東城製造」帶來的輻射拉動作用。去年,東城街道制定街道與社區集體土地收益分配等利益共享機制,統籌出租儲備地塊354畝,盤活工業廠房30.5萬平方米。今年,東城街道將開展10個片區共36.8平方公里用地的控規編制工作。加快推進新源路站、東城南站等6個站點TOD綜合開發規劃編制。融入「公園城市」理念,串聯黃旗山、同沙公園等大山大水以及廣泛分布的小山小湖,打造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和競爭力。配合做好桑茶快速路、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等重要道路和軌道工程的建設,努力構建內暢外聯的路網體系。

  其中黃旗南片區將按照「灣區都市會客廳,創新轉化集聚區」的定位,制定片區開發機制,引入高水平城市綜合運營商,推進「一心兩軸三片區」東城段品質提升工程,以黃旗南片區、東莞大道及八一路沿線為重點,打造產城人融合的城市副中心,吸引總部經濟集聚。着力塑造黃旗南一帶一軸一環空間格局,加快綠道及碧道景觀優化、體育公園功能提升以及黃旗廣場綜合開發,統籌資源節點,搭建黃旗南麓「文化+體育+藝術」遊憩網絡,縫合城市與生態空間,推動黃旗南麓文體休閒帶逐步成型。發揮黃旗南片區區位優勢,構建與同沙水庫、黃旗山之間的對話,實現生活融入生態的城市發展目標願景。

  探索城市更新及TOD軌道交通利益共享機制,落實TOD利益共享。以「工改工」為重點,力爭年內啟動1-2個面積不少於200畝的鎮村工業園改造,完成598畝「工改工」改造任務。開展「千景繡東莞」專項行動,建設或升級改造30個街頭小景。

[责任编辑:朱剑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