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全國兩會期間,大陸對台密集發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中表示,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反對「台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統一;5月28日閉幕會上通過的《報告》決議還採納建議,補充了「堅持一中原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人大會議做報告時,也重申大陸的對台方針和立場,堅持一中、反獨與九二共識。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也在全國兩會期間,多次重申前述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尤其在5月29日舉行的「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栗戰書強調,堅持反對「台獨」、堅定推進和平統一;出席的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表示,如果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則不排除以武力統一的決心。
反獨成為首要中心任務
逐一仔細解讀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等高層的涉台講話,仍維持一貫的對台大政方針不變,體現「反獨、促融、促統」的深層意涵。儘管此次全國兩會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而縮短會期,幾個報告大多簡短而精實,但仍鋪陳其字字珠璣、擲地有聲的特色。
首先是,「反獨」是指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既包括近期島內「急獨派」推動的「制憲公投」,及各種名目的「正名」活動,也包括今後以「修憲」「釋憲」、修法等形式進行的「法理台獨」;既包括「激進式台獨」,也包括「漸進式台獨」。尤其自台灣1月的選舉以來,民進黨主導了台灣政局,蔡英文當局與「獨派」在親美「謀獨」的道路上益加無所顧忌,不斷挑戰一個中國底線,使得今後兩岸關係形勢更加嚴峻,「台獨」的危險性也進一步上升中。在此形勢下,反獨的任務分量加重,反獨成為對台工作的首要中心任務。
栗戰書在「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的對台講話,凸顯兩個反對與一個最後手段。第一個反對是堅決反對「台獨」。蔡英文在5.20演說拋出「修憲」,未來是否會涉及變更兩岸關係定位,尋求「法理台獨」,是引爆兩岸關係的一大變數。是以大陸在「修憲」議題上,劃出紅線。第二個反對是反對外部勢力介入台海,主要針對近期越走越近的美台關係,甚至蔡當局在中美博弈角力中一邊倒至美方,進而透過「口罩外交」拓增全球參與「以疫謀獨」。至於一個最後手段,意指武統台灣,是不得已下做出的「最後選擇」,可見大陸已做好文武兩手準備。一方面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另一方面也明確宣布做好軍事準備,堪稱對台當局發出清晰的反「台獨」的政策信息。
持續照顧台灣同胞福祉
其次是,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亦即「促融」,強調同等待遇、民間交流、融合發展、保障台胞福祉。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措施,表明大陸在惠台31條、新26條、最新11條等一系列措施之後,會繼續秉持一直以來的照顧台灣同胞福祉,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政策。再進一步而言,現在要把往昔多年來的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台胞福祉保障工作,加以總結,進一步形成制度與政策,讓有關工作機制化、規範化、持續化。要言之,促進融合的重點是制度化、執行力。
最後是,促統一。在現實中,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的意願,在綠營政治勢力的操縱下,事實上並無「維持現狀」,而是在一路下滑之中。有鑑於此,在團結台胞共同反對「台獨」的同時,也要促進和平統一,亦即要把「反獨」與「促統」結合起來,積極有所作為。畢竟,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僅僅「反獨」是不足以實現統一。再者,往昔的融合發展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交流合作層次,尚不足以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不足以增強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當前必須研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政策措施,真正做到增強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當然,也要搭配推動在「九二共識」基礎下與台灣各黨派的民主探討,一起來磋商尋求「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邁向兩岸最終的和平統一。
總之,儘管兩岸形勢嚴峻,大陸對台政策仍未放棄和平統一的追求。相較之下,蔡當局口說追求兩岸和平,但卻刻意渲染武統,誤以為可在中美摩擦中一面倒向美方,牟取政治利益,殊不知玩火自焚,將淪為美方利用下之棋子與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