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地方政府「金秤砣獎」評議活動的頒獎,深圳市委原書記厲有為(左2)和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長張鴻義(右1),向四川省、上海市和山東省的政府代表頒發金、銀獎盃。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黃鳳鳴報道:2020年6月20日,中國地方政府政務公開研討會在深圳雅楓酒店召開。研討會由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三家聯合主辦。會議首先對2020年中國地方政府「金秤砣獎」評議活動進行了頒獎, 接着獲獎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圍繞疫情期間信息公開展開了討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樊綱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出現了很多信息發佈的「不確定性」,這也是近幾十年來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前沿領域問題。為此,他從重大防疫措施、及時向權威部門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採取「無悔行動」作為局部的早期防範措施、發佈信息與採取行動要互為補充、地方衛生防疫機構和地方政府採取行動要通過法律法規加以明確等五個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共同推動社會在不確定性信息條件下進一步完善公共應對機制。
發言嘉賓
馬洪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強調,傳染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地政府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該保持高度關注,對於有擴散趨勢的疫情,不論轄區內感染病例數量多少,都應該及時向公眾發佈本地區的疫情信息和防控對策,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這次新冠疫情讓各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於「令人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有了更加深刻認知,也提出更加具體和更高層次的要求。
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長唐傑談了以下:授權問題、調查核實問題、信息上報問題、公開的責任歸屬、授權發佈及範圍、發佈形式問題和時效性、準確性問題。他指出,法律在於做出原則性的規定,在具體操作層面更在於每個部門主動作為。從深圳的抗疫經驗看,深圳在依法信息公開方面,探索法律規定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銜接發揮了很好作用,通過逐浙擴大範圍,從關注到研究,進而是工作方案,及經國家確認發佈的,最早追蹤到人傳人集聚病例向全社會公布,形成了從依法預警解決「或然性」難題,到全面準確公布信息,而後又不斷搜集發現新信息進行更新預警及抗疫方案的更新完善深化,在遏制了疫情的擴散發揮了很好作用。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晉周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參與防控工作,他有以下思考:一、信息公開涉及到治理體系,在緊急狀態下開展信息公開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公眾知情權的需要。深圳政府及時啟動了應急響應,很多文件不是用規範性文件,採取的措施是指揮部的體系。實踐證明,這種信息公開手段要更加靈活有效;二、要在新冠疫情下做好信息公開,要把握好應急常態下公權力運用的尺度,做到既依法應急防控,又保護個人隱私;三、信息公開不管是緊急狀態下還是平時,不要清單化、任務性的點到為止,而是要以人民為中心,主動開展政務服務工作。
深圳市疾控中心的夏俊傑主任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深度參與了深圳市疫情防控工作,他從首例病患發現及時、開展流行性病學調查、社區聯防聯控、消殺工作不漏死角、提前預警研判、疫情防控督導、加強全民科普教育、開展防控技術研究與攻關等多個方面分享了深圳精準防控的經驗。
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文靜指出,政務公開還需要注意科學性,並不是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信息才能公開;疫情信息及時公開、科學解釋,對公眾關心的問題及時回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議政府用好已有的「應急」制度,做好健康教育和公益宣傳、建立有效的預警制度和疫情信息發佈制度;同時,加強常態化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普及和推廣法治教育、科學精神的教育,保持與公眾的雙向信息交流,讓政務公開更好地發揮作用。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周如南認為,新媒體時代的輿情具有四大特點:賦權,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使老百姓具有更多的話語權並形成一定的輿論場;管理,對於輿情的管控可以借用數據算法,但負面輿情的消除有待治理的與時俱進;情感,網絡反映民意但卻不等於民意,作為一個折射劑,互聯網的情緒體現其實也是我們社會轉型時期,現實社會矛盾的一種體現;輿論,因不同類別的人群,當前的輿論呈現出分化割裂的形態,政府部門應當用更寬容的心態包容多元輿論場的不同意見。
基層政府政務公開管控經驗圓桌研討會環節上,來自四川省成都市、上海市黃浦區、山東省博興縣以及深圳市南山區的政府代表逐一分享了疫情防控工作經驗。
圆桌论坛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表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政府用權利來剝奪自身權利的過程。即政府用自身維護社會公平、透明的權利去剝奪政府自身有可能歪曲、隱藏信息的權利,這對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場自我革命。這次新冠疫情防禦過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展現出的坦蕩與擔當,信息發佈過程中的公開與透明,實際上是政府自身在完成對自身的挑戰與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