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葉珮渝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民被迫留在家中活動量減少,不少市民本身甚少運動卻突然頻頻郊遊、行山,以致關節負荷大增。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昨就此公布關節保健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市民有關節或膝頭痛比例急增,近七成受訪者不滿正服用的關節補充劑。註冊藥劑師提醒市民,選擇補充劑時應注意成效及藥理反應。
用錯方法保養治標不治本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去年底進行「關節保健認知」問卷調查,成功訪問505名市民。結果顯示,受訪市民中五成二有關節或膝頭痛,比例急增3.5倍,重災區為膝頭及肩部,分別佔七成六及兩成。於30至39歲受訪群組中,有四成一已出現關節痛;而有關節痛的受訪者中,四成四沒有採取任何方法,三成六使用止痛貼、藥酒及藥膏等,兩成按摩、推拿或針灸,一成九選用止痛劑。
香港肌肉骨骼痛學會會長李靜芬指出,臨床所見關節痛求診個案及年輕化有明顯上升趨勢,調查結果證明市民多年來一直用錯方法保養關節,治標不治本。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更警告,胡亂服用止痛產品更有機會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的風險,過往關節痛較常見於中老年人士,但隨運動熱潮普及,而部分都市人又愈來愈少運動,形成兩極化情況。
使用補充劑應注意反應
註冊藥劑師鄭永德提醒市民,選擇補充劑時應注意成效及藥理反應,例如:葡萄糖胺和軟骨素未必能紓緩關節不適,而魚油主要針對抗炎,三者均可能與薄血藥有相沖反應,正在服用人士應先諮詢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