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 常亮 通訊員 梁宗霞、王成報道:喀什深圳城、塔縣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哈爾濱深圳產業園、深河產業園、深河人民醫院、廣安(深圳)產業園……高標準建起的每一個共建項目,正是深圳國資國企打造產業幫扶共建「示範樣板」,當好國家戰略攻堅隊,展現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拓荒精神。自2016年5月開展新一輪扶貧工作起,深國資委定點扶貧廣東河源、汕尾27個貧困村。產業共建涉及新疆喀什、西藏察隅、廣西百色河池、黑龍江哈爾濱、四川廣安、貴州畢節、雲南昭通、江西贛州和廣東河源汕尾等9省(區)11個地區。扶貧領域點多面廣,是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集團軍」,是開展產業幫扶的「先行者」。
近年來,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多領域發揮協同作用,紮實開展定點扶貧,重力推進產業共建,創新開展黨建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等工作。自2016年以來共投入和引進各類幫扶資金 66.67億元,其中定點扶貧累計投入4.55億元,產業幫扶累計投入62.12億元。截至目前,共派駐355名專職扶貧幹部赴全國各地參加扶貧工作;定點扶貧河源、汕尾2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累計脫貧1474戶、4559人,戶脫貧率、人脫貧率均達100%;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約6564元,增加到2019年底約14285元,年均增幅約30%,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助力推進長效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先行示範,彰顯國資國企擔當,在扶貧實踐中形成了一批富有國企特色、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幸福蝶變,定點扶貧2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產業扶貧喀什深圳城
秉承「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情懷,自2016年5月開展駐村定點扶貧工作以來,深圳市屬國資國企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文件精神,緊密結合貧困村實際,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重點發力改善村容村貌,難點突破發展鄉村產業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切實幫助貧困戶提高自我發展、自主脫貧能力,為支持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國企服務支撐,履行國資大擔當。
「以前我們村都是晚上七八點就睡了,現在水泥路通了,燈亮了,幹啥都方便,就這個文化廣場,晚上跳舞的人可多了。那邊我們村小學,也修得漂漂亮亮的,現在的孩子上學好呀,各種捐助、助學金,就是希望咱村的小孩以後都要有出息,不能辜負了咱們國家和深圳國資委的幫助。」聯民村村民黃志軍發出感慨。
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發展當地經濟,促進村民增收,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為此,深圳市屬國資國企投入大量資金,推進水、電、路、訊、房等主要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垃圾收集點、網絡覆蓋等配套設施的完善,貧困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全面改善,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5月,共計已翻新村公共服務中心25個,完成村道路、入戶巷道硬底化137.28公里,農田水利(水渠)建設60115米,安裝路燈2760盞,配置垃圾桶3224個,建設醫療站18個,完成危房改造483戶、安全飲水1474戶,興建文體廣場24個,翻修、新建橋樑24座等。
「一村一品」帶動脫貧致富
定點扶貧河源市龍川縣百香果種植示範產業基地
「85分,我分到了17600元」「75分,我分了15500元」「我只有30分」……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官田村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積分制分紅機制以來,第一次對積分結算及掛鈎分紅進行公示,公告欄前人頭攢動,議論之聲高漲。貧困戶林偉朋獲得了這一期積分制的最高分,2019年獲得分紅款17600元。林偉朋有五個孩子,還有一位老母親,全靠他夫妻二人在家裡操持種養。2019年5月,得知積分制分紅方案後,林偉朋將自家的雞舍、豬舍、魚塘、水田等種養規模都做了擴充,生產規模上去了,積分也上去了,兩相促進,林偉朋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這是深圳免稅集團探索實施的「積分制」扶貧產業分紅機制,從貧困戶參與務工生產、自我環境管理、聯農帶農效應等多方面考評,累計積分,年終結算,並與分紅掛鈎,激發貧困村民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致富」轉變,全村生產生活積極性和收入顯著提高,村容村貌也明顯改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打造「造血式」脫貧才是實現精準扶貧的正確方向。在市國資委的統籌協調下,市屬國企依託貧困村優質的自然稟賦,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當地特色產業,打造油茶基地、三紅蜜柚產業、腐竹加工、魔芋、茶葉、富硒大米、精品走地雞等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品牌。
教育扶貧定點赴貴州支教
「開展對口幫扶不僅是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更是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使命擔當,深國資系統作為城市的核心動力,更要打造區域協同、產業共建的幫扶樣板。」深圳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余鋼表示,2020年後的扶貧工作重點將由脫貧攻堅戰轉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從集中性的減貧舉措到常規性的減貧治理,市屬國資國企將搭建一個系統的脫貧攻堅雲服務平台,統籌扶貧資源,建設更加高效、智慧、長效的扶貧機制,為推動精準脫貧和對接鄉村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